Monthly Archives: 3月 2010

教堂

参加了几个各具特色的教堂活动。

 

1.University Baptist Church

Google街景:

image

来美国去的第一个教堂,哥城华人基督教会(CCCC)的校园团契每周五晚上租用这个教堂进行活动。当初陪同我们签租房合同、加入买菜队的Simon介绍我们过来参加活动,并且给女儿接触其他小孩的机会。

最深印象:

  • 离学校近,街对面就是学校。
  • 一下子碰到这么多人都讲汉语,如沐春风,不用脑袋紧绷着听每个单词了。
  • 一来先免费吃饭,这里每次吃饭是最丰盛的。中餐馆太贵,自己做又不可能做这么多花样。
  • 每次放的英文录像很有深度,又有字幕,练英语、深入了解基督教一举几得。
  • 分组讨论时大家大鸣大放,能真正听到每个人内心真实想法。

 

2. Neil Avenue Baptist Church

Google街景:

image

楼上邻居介绍去参加活动,邻居在这里工作,房东也在这里。

最深印象:

  • 离家近,巷子对面就是。
  • 全部是老外,教堂设施也比较好。
  • 每次女儿来了都有人送她玩具。
  • 教堂及里面的热心人送了我们大量的家具。
  • 证道的那个人演讲时非常热情,想象中的教堂就是这个样子。
  • 唱的赞美诗非常美。
  • 有时可以看看话剧

 

3.  First Church of the Nazarene

 

image

 

International Friendships(IFI)的Rich Mendola在这里工作,联系接机并提供住宿时找的他。但我们来美国时他正好去上海、北京等地,后来介绍了Tim来接机并提供住宿,Tim也是IFI的成员,不过在另外一个教堂工作。一周前的周末Rich回来,邀请我们去他的教堂。Tim在我们刚到时给了我们巨大帮助,并且好多家具也是他自己及联络的各个朋友送来的。

最深印象:

  • 很大,主要的大厅上下层像电影院
  • 中外结合,工作语言是英语,华人很多,其他国家的人也很多
  • Rich演讲非常幽默
  • 英语比较容易懂,能听到更深入的解释。

Rich in YouTube

image

Tim in FaceBook

image

4. Columbus Chinese Christian Church

网上图片:

image

哥城华人基督教会(CCCC)的其他团契(Fellowship)都在这里活动,同样是Simon介绍过来。

周五晚上刚参加了他们一次华语团联合团契之夜活动。华语团有10多个团契,此外还有讲英语、广东话等的团契,都是华人及其子女,规模非常庞大。周日参加了一次华语崇拜活动。

最深印象:

唱赞美诗时有专门唱诗班,统一着装,很是正式。

演讲时大量的比喻用得不错。

教堂比较大,里面甚至还有室内篮球场。

参观美国国家空军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the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Kelly开车到我们家先到这里集合,有个教会租了这里活动,每周老婆在这里免费学英语,女儿则参加小朋友的活动。每次有基督徒免费接送。Kelly在上海、苏州住过很多年,会说汉语。这次她们组织了参观美国国家空军博物馆(USAF Museum),俄亥俄州素有美国“航空业摇篮”之称,这个博物馆位于俄亥俄州代顿市,是世界第一大航空博物馆,航空迷的骨灰级朝圣地。教会的志愿者免费接送大家过去。

拍照最好的相机一开始就没电了,拍照其次好的老婆的手机没有存储卡,本来可以用相机或我的手机中的存储卡,但老婆手机里适配器也没带,只得我的手机上阵了:

集合地点的太阳钟原理和我们的日晷一样,但造型挺有创意:

IMG1310A

开车一个半小时,到达博物馆外,免费停车,免费参观。

IMG1314A   IMG1316A IMG1345A

 

室外有美国空军作战单位的纪念碑,最大的一个是飞虎队的。提到了中国。展馆里面也有陈纳德将军的介绍以及华人的捐赠。

 

IMG1330A  IMG1332A

 

莱特(Wright)兄弟的第一驾飞机,竟然是木头的。

IMG1347A

飞虎队的飞机。以前我给女儿即兴编的鲨鱼飞机故事的原型,女儿对这个最感兴趣。

IMG1359A

 

飞机多如牛毛,天上地下,各式各样,说是美国空军各种飞机基本上一网打尽,可惜英文看得很慢,而且我们不是军迷,大部分只能看热闹而不是看门道,看得我们都麻木了,女儿都睡着了。

有两驾飞机可以坐进驾驶舱体验,没时间去了。还有些飞机底部全部打开,可以看到内部的机械和电气设备。有些飞机

 

抄两段网上的介绍:

博物馆由三个大机库、六个展厅构成,覆盖从飞机发明,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战,冷战,近现代战争(主要是海湾战争)和航空时代一系列主题,以美国空军战机为主、含少量前苏联、欧洲等国的著名飞机。历史名机一览无余,从一战的红色男爵,二战的零式、梅赛施密特-262、P-51野马、P-61黑寡妇,到米格走廊的米格-15/17,越战的F-4,冷战的米格U-2,海湾战争的A-10,主力F-15、F-16,到隐形时代的F-117、B-2、SR-71,名流齐聚。

 

越是现代的越好看,看到了阿波罗登月舱,各式火箭。坐电梯到达中部,上下看过去看着箭头和箭尾都很遥远,感到非常壮观,以前光看火箭的模型,没想到火箭竟然可以这么大的。

 

室内内部光线暗,手机拍起来实在吃力,大量的壮观的飞机拍不清楚,只放张火箭照和俺的太空照吧。

IMG1373AIMG1385A

 

一到照片上,这气势就感觉不出来了。做一张视频,还有些感觉:

2-new

提到了第一个火箭来自古代中国,用黑火药。以前没注意到用黑火药竟然算是固体燃料火箭了。

一夜冬风来,万树银花开

昨晚很响的声音,以为在下大雨。早晨一看,竟然一片银装素裹了。再度经历既有因雪而生的银装,又有刚春满枝头的洁白花朵映衬在漫天雪地里。

相机找不到,手机来几张:

 

IMG1299A IMG1302A

 

中午跟Jay及IBM的Paul去Jerry Hammond Center。这是哥伦布市技术部所在地,门牌号码很好记,是1111。Jerry Hammond是前市长的名字,同时也看到了现任市长的照片。

网上的Jerry Hammond Center照片:

image

 

网上市区照片

 

image

晴天

昨天终于告别阴天,一早迎着初升的太阳,看东方好几架飞机拖着长长的轨迹向各个方向同时缓缓飞行,如流星雨一般。心情离开也舒畅了起来。又恢复了蓝天白云,暖暖春光。图书馆里,一个学生突然问我要不要吃Cookie,然后同桌的每个人一人发了一块,给了大家一个惊喜。

 

 ALIM8936    ALIM8944ALIM8943 ALIM8951ALIM8946ALIM8950ALIM8964 ALIM8973

白色情人节

出国后过节总是过双份,昨晚是国内的白色情人节,今天又是国外的白色情人节了。

一早在隔壁的教堂吃着点心看表演。

Orton Hall和Orton地质博物馆

循着图书馆门口的钟声,找到了Orton Hall。

我拍的外景和内景:

ALIM8845 ALIM8846

 

网上的夜景:

image image image

 

推门而入,里面的风格很有感觉。一个小厅,正对着是Orton地质博物馆(Orton Geological Museum)。或许因为是中午,里面一个人也没有,甚至看不到管理人员。看到是免费开放,进去兜了一圈。博物馆不大,但很专业,各种英文专业术语看不懂,只能看热闹了。兜一圈后,拿了点材料,出门看见访客登记簿,签了个名。一个人影都没看到,真是完全自助了。

 

网上的博物馆进门图:

image

出了博物馆门,将Orton Hall楼上楼下兜一下。看看材料,原来这个Orton Hall还是蛮有来头的,是学校最古老的现存建筑之一,也是标志性建筑之一,1970年进入《国家史迹名录》(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Orton Hall1893年建成,当时之所以把建筑命名为Orton Hall,是为了表彰第一任校长、地址学家Edward Orton, Sr,他1891年瘫痪了还继续坚持工作。这个建筑有些讲究,不过对建筑学的词汇不熟,只能看个大概,好像是说用40种不同的石头造的,外墙的石头的位置和石头在地址上的相对位置有关的,另外有三叶虫、人种等有关的雕刻,钟塔落成于1915年,里面的钟有25,000磅重,钟塔顶端环绕着24根柱子,是用复原的动物化石做成的怪兽状图案。

Orton Hall里面除了这个博物馆外,还有个地质图书馆(Orton Memorial Library of Geology),是北美最大的地球科学专业图书馆之一。1904-1905年,Edward Orton, Sr的儿子Edward Orton, Jr捐出父亲的图书馆,因此去年是95周年庆。

点滴2——春暖花未开

今天最高14,最低6度。昨天已经穿不住羽绒服,路上从从穿棉衣到短衣短裤的夏装的都有。今天甚至薄的毛衣也穿不住了,干脆直接单衣上阵。尽管路边的树还是冬日的枯枝,但空气和阳光早已春意融融,看着满眼白花花的,甚至有些夏天的感觉了。

图书馆正门是巨大的草坪,这里的草冬天也常绿的,粗大的老树将疏影映射在草坪上,恍然间似乎到了美丽的棒棰岛。

带着笔记本,徜徉在处处无线覆盖的蓝天、绿草、图书馆,正是我理想中的自由王国。

巨大的草坪,让以前在各个高校看过的草坪都黯然失色。人来人往的草坪上,一个老者对着空地大声演讲,脖子上前后挂着两大块牌子,走近一看,后面写着“You Don’t Have to Go to Hell”,原来在宣传基督。尽管没有一个听众停下脚步,但他仍旧不停地高亢地讲着,整个草坪都充斥着他的声音。

放眼草坪,皑皑残雪边上到处是晒太阳的人,很多人干脆脱了上衣来个日光浴。还有人在打橄榄球、棒球、飞盘、轮滑、吉他、训狗,人气十足。不时响起悠扬的钟声,仿佛世外桃源。

这里的天空经常蓝得通透,只有各色飞机缓缓飞过留下长长的尾迹。这种飞机非常密集,像要以蓝天为底来作画,多的时候有十几条挂在天空。有些像银色的飘带,有些像流星被定格在天空,有些像火箭不断推进,还有些让人恍然觉得头顶上是大海,一驾驾飞机就像大海中正在行进的轮船,而白色的尾迹就像轮船尾部划过的波浪。Google earth上看大海的区域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画面,但这大海般的蓝天更具质感和动感。天空还不断会有直升飞机飞过,这里的直升飞机大多是绿色,映在蓝天特别鲜艳。其他的飞机就更多了,形状和国内看到的都不同,而且色彩丰富,红绿蓝都有,很艳丽。

有句名言,眼睛看到的永远比照片拍出来的要美丽多了,信然。

 

其他点滴:

天空中看到大雁飞过。

前天晚上国内过了三八节,昨天晚上又是三八节。霍然想到,其实我们在国内庆祝某个外国人诞辰时,很可能前一天才是他真正的诞辰日。如果两个不同时区的国家想同时庆祝同一个人的生日时,应该选择哪一天呢? 类似地,当我们在国外过自己的生日时,其实自己真正的生日还没来到呢。又想到,国内庆五一的时候,其实这里五一早就过了。

每家楼前各自的信箱虽然分开,但都不加锁,马路上任何人过来把盖子一掀就能拿到信。

热心人很多,路上翻翻地图就有人过来问是不是要找什么地方,带女儿去玩路边免费的游乐设施时,张望一下看入口有没有开门,就有热心人问是不是在找什么东西。

第一次乘系楼的电梯时,上去没觉得什么,下楼时竟然找不到1楼。数字2后面写的是B,B应该是地下室呀,下去一看果然是地下室。后来才看到B边上还有个G,原来他们不标数字1,直接标G(Ground Floor)了。

Tom, Mary之类的名字在初学英语时经常接触,但在国内接触的老外却很少见到谁叫Tom或Mary的。在这里,实验室的一个博士生果然就要Tom,他介绍自己时,我还一直疑惑,以为自己听错了,他说了几遍,最后拼道:T-O-M,我才哑然。老婆接触的International Friendship的朋友则正好就叫Mary,Mary每周一带老婆和女儿参加小孩子的活动,昨天女儿领了很多免费玩具,非常开心。

校园枪击案

一早收邮件,OSU Emergency Management接连发了两封邮件通告零晨3点半报警的校园枪击案,在OSU Maintenance Building,一死两伤,三人都是OSU雇员。Google一查已经好多新闻。

随后一伤者送医院后又死亡。

• Larry Wallington, 48, building services manager, a victim in the shooting, was pronounced dead at the scene earlier this morning.
• Henry Butler, 60, operations shift leader, also a victim, is in stable condition at the OSU Medical Center
• Suspect, Nathaniel Brown, 51, custodial worker, sustained a self-inflicted gunshot at the scene and was transported to OSU Medical Center where he was pronounced dead on arrival

More than 1/2 dozen employees were working at the OSU Maintenance Building, 2000 Tuttle Park Place, when the suspect entered an office suite with a gun and began shooting. Those employees and other coworkers have been offered grief counseling.

 

教堂零距离

周五晚上去教堂。尽管Tim对我们帮助最多,但出于语言和交通的方便,我们去的不是Tim做牧师的教堂,而是去了Simon介绍的哥城华人基督教会组织的活动。

到了教堂先吃饭,免费吃了顿丰盛的晚餐,品种繁多,人都很热情。有很多小孩可以在一起玩,碰到好多来自国内各个高校的师生,边吃边聊。吃完饭到教堂二楼,小孩可以在楼下由人照看玩耍。不过我们女儿第一次来不适应,还是要跟我们上楼。先唱三首赞美诗,大提琴声音很好听,这个女儿喜欢。但对我们来说,听里面的歌词太肉麻,进入不了状态。接下来PPT讲解耶稣的生平,尽管看到了一些风景图片,但内容比较无趣。再接下来播放短片,是一个牧师的演讲,内容是如何确定自己信了主。演讲中大量运用生动的比喻,演讲风格很幽默,其宣传手法值得借鉴。接着新人介绍自己,每个人上来握手欢迎新人,边唱边鼓掌,从来没这样被围着握手,感觉自己像个国家领导人。最后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比较随意,可以看到大家真实的心声,有的人就是出国后生活空虚,又饱受打击,想想信教至少无害,于是每次来参加活动。讨论完吃蛋糕庆祝所有三月份过生日的人。

从小接受科学熏陶,读书时是从科学直觉上不相信真有各种妖魔鬼怪以及各路神仙,也确信上帝并不存在。工作以后通过网络接触了各种上帝存在的证据,看一看还蛮有道理,但由于同时也接受了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确信现有的证据在科学上都是有问题的。而至少到目前为止,连存在外星人的确凿的科学证据都没有,更不用说上帝了。

不过上帝尽管在科学上不存在,但还是可以在文化上存在,并且有其价值的。就像科学上嫦娥奔月的故事肯定是假的,但文化上我们还是可以去相信嫦娥奔月的故事。按照我们从小被灌输的观点,“宗教是麻醉劳动人民的鸦片烟”,但如果一个人在痛苦之中而又无其他好办法,用麻醉剂其实也是一种常规措施。况且宪法规定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对宗教信仰尽管理性上不接受,但感性上并不排斥。读高中时,中波的收音机就可以在频道边缘收到良友电台、益友电台,里面所讲的圣经故事很多竟然就是非常好的人生哲理。那时写一封信索要就可以免费得到一本圣经,通信地址就是北京的信箱,不过一直没敢去要一本。

90年在南京莫愁路去过一个基督教堂,当时路过时看到正在举行“崇拜聚会”,就进去听了听唱赞美诗,后来讲圣经经文,但当时听不懂。经文讲完是一个演讲:“这四十年”,讲教会四十年来脱离国外靠信徒捐款独立自主的发展历史,印象最深的是大量运用排比句,很有气势很有感染力。演讲结束继续唱赞美诗,或许和当时心境有关,当时觉得赞美诗很有震撼力。最后的圣餐没吃到,只有受过洗的信徒才留下来吃圣餐。

之后只在上海的佘山参观过号称“远东第一大教堂”的天主教堂,很大很有气势,但一个人也没有,空荡荡地,缺乏一种感觉。

周日早上又去了一个全英文的教堂,就在我们租的房子的隔壁,里面的牧师是和我们签租房合同的人,房东则也是里面的一个信徒,胳膊打着吊带仍来教堂做礼拜,我们楼上租房的也在这里上班。一进去看到都是一堆老头老太在学圣经,牧师讲得似乎不错,每一句圣经都可以发挥出长篇大论,感觉像我们读论语,可惜都是英文很难听懂。女儿则去参加教堂里做手工的活动。之后免费喝些饮料、吃些面包和肉后,终于开始想象中的教堂的情形了,大家坐在下面,上面有人带着唱赞美诗。由于是英文演唱,不像周五晚上那次觉得很肉麻。或许也和英文翻译有关,自己去理解英文就不会用那些肉麻的词了。这次是钢琴,旋律不错,有点圣诞歌的感觉。接下来是一个胖胖的大概是牧师在演讲,也很有感觉,非常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可惜是英文,理解起来要大打折扣。之后照例是介绍我们新人,吃水果,并有好几个信徒将多余的家具运到我们租的房子。

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上帝,能把大家这么紧密而自愿地组织在一起,它的组织方式和宣传方式确实有很多独到之处。相比之下,我们一生中经历了那么多政治学习,其凝聚力要相差很多。

对宗教的引人向善的作用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所碰到的每个基督徒都非常善良,乐于助人。

各种教派所信奉的神明从科学上看明显不会存在,从前一直觉得只有受到重大打击的人才会从宗教中寻求寄托。如今看来,宗教更像一个社交场所,它不光可以提供精神慰籍,还可以有效地发挥类似社区的作用,提供一个大家庭的感觉,将大家组织起来。国内其实有很多家庭和个人也很需要类似的带有真正信仰的组织形式,不一定是宗教,但如果没有合适的形式的话,最后必然是宗教将他们组织起来。

图书馆

终于碰到一个全晴天,享受到阳光灿烂、万里无云和碧蓝的天空。不管晴天还是下雪,每天路上都可以看到各色穿着短袖短裤锻炼的年轻人,如果是白人,整个腿会红得像个血人。

上午体验一下学校的图书馆,里面比较气派,而且有吃有喝。主馆是William Oxley Thompson Library,以第五任校长命名。2009年8月3号刚扩建重新开放。

拍雪景时拍的,那时还不知道这个是图书馆:

 

 ALIM8376

 

今天拍的阳光照,天像飞机上看到的那么蓝。

ALIM8657

 

网上找的内景之一:

image

 

下午全家去哥伦布都市图书馆(Columbus Metropolitan Library),其总部比较大,建于1873年。1999, 2005 and 2008年三次在美国公共图书馆排名中排第一(Hennen’s American Public Library Ratings),2009年排第二。不过我们去的是其分部,离我们住处步行10分钟可以到。这个分部比较小,有点像上海的社区图书馆。不用证件就可以直接进去看书,外借的话也只要凭护照免费办卡就能外借。女儿、老婆各办了一张,借了很多书。借书也是全自助,第一次有人教你,非常方便。第一次可以借10本,以后随着信用累积,最多可以借50本。里面还有成排的DVD和CD也可以外借,真是将免费进行到底。

 

网上找的总部照片:

image

网上找的一张分部的照片:

image

点滴1

 

第一天拍雪景时看到这只小鸟,随手捏了个小雪球砸过去,它竟然不躲,雪球径直砸在它的后背上。想想有缘,回头过来拍几张它的照片,离得很近它也不躲。这里这种鸟最常见。

image

路边经常可以看到松鼠在嬉戏,而且松鼠一点也不怕人。今天女儿捡了个花生米喂它,它是两个前爪捧着吃。

image

女儿雪中滚,这只鸟就在头顶啊啊地叫,听声音像乌鸦。

 image

 

路口的捐赈箱

ALIM8263

 

校区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报警装置,简洁的一个按钮,囊括了Police、Fire、Medical三个报警功能。

IMG1268A

 

 

 

郊区有些路口会有提示小心鹿通过。不过我们还没看到鹿。

走一两个街口就可以看到一个教堂。

很多人的想法比国内传统多了。

基督徒非常热心,国内这种热心只会出现在熟人之间,基督徒则对所有弱势人群都有这种责任感。

教会的活动非常多,能有效地把大家聚集起来,并把各种闲散资源组织起来。而且会有热心的基督徒开车接送大家参加活动,教会活动都免费供应午饭或晚饭。

有热心的基督徒开车每周定期带大家买菜。

Host Family非常多,国内也能这样就要和谐多了。尤其从农村刚进城市的学生和打工者,其实很需要Host Family的帮助。如果也能有一对一的帮助、有人组织志愿者捐赠各种闲散物品、带他们参加城市的各种活动、帮着融入新的生活环境……。

 

人行道是白灯通行而不是绿灯通行。

校区里没有红绿灯的地方,行人离路口还很远时汽车就会停下来等行人先过。

人行道有红绿灯的地方,只要没有汽车通行,大家还是随时闯红灯的。倒是以前在济州岛,哪怕烈日当空,目力所及看不到汽车,行人也老老实实站着等红灯过了再走。

红色的“DON’T WALK”在闪烁时不是禁止通行,而是让行人快走。

 

有家超市自助结账,少于15件商品的可以自助结账,每照一个商品会有声音提示放到边上的袋子里,再照下一个。然后自己刷卡、签名,走人。

超市商品除了总价还会列出单价,省得自己做除法对比哪个便宜了。

机场用行李车竟然要付费。

有暖气真是舒服,就是太干。

自来水直接可以喝,比想象中还要方便,最适合年轻的懒人了。

下雪天马路上到处见到铲雪车,马路也被铲得凹凸不平。

初上正轨

女儿连续几天夜里就起床,昨天清晨带女儿铲雪、扫雪并堆雪人玩。

 

铲雪

ALIM8508

扫雪

 ALIM8503

滚雪

ALIM8539

绕到公寓后门,握雪

ALIM8495

 

今天周一,去实验室见导师,开设机器帐号、实验室帐号;去Lincoln Tower,办一卡通;在线申请无线帐号、E-mail帐号;去OIA听了一个小时的讲解,填了一堆表格。

下午Tim和他的朋友继续送了一些家具过来。家具一填进去,房间就像家了。他们不为自己,只为了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