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6月 2010

VBS,湿地观鸟,Fred Beekman

 

一周的VBS(Vacation Bible School)结束,女儿每天唱歌、做玩具,周五晚上参加Tim教堂的聚餐和其他小朋友的汇报演出,有乐队助兴,小孩的演出从幼儿到初中分批上去。场面气氛非常热烈,互动很多。

image

 

周一在图书馆被空调吹得太冷了,于是出去开发奥兰滕吉河边上的自行车道来暖暖身,以前大部分向南骑,这次向北探索,车道全程近20公里,这次骑了一小半,骑了十分钟不到就感觉进了森林,再几分钟路过湿地,继续向前,骑过另一片小树林。回来时,钻进遮天蔽日的小树林里骑在泥路上,到处粗大的倒伏的树,还有不知道什么动物,感觉非常好。再路过湿地公园时,看到有个观鸟的小楼,推车上二楼,上面有个很大的望远镜给人观鸟。虽然到处都是鸟叫,但望远镜里望了半天,除了蜻蜓,什么鸟也没看见。正准备离开,忽然肉眼看到一个树梢上有鸟,忙用望远镜对过去,却怎么也对不准,望远镜倍数很大,一到望远镜里就找不到鸟在哪里了。忙活了半天,眼看已经搜索到鸟边上的花了,鸟却飞走了。

 

继续研究望远镜,发现上面竟然有像枪支一样的准星。试验了几下,终于学会三点一线。不久又一个鸟立到树梢,三点一线以后,望远镜里一瞧,圆形的视角里鸟正在中央,似乎触手可得,很像小学美术书中的中国画。亲眼看到的东西到底和画里、照片里、电视里不一样,还是比较震撼的。小鸟并不漂亮,类似麻雀,但腹部有花斑,叫声非常好听。又看了一只鸟后走人,看到像獾一样的肥肥的动物。再看一下湿地公园的介绍,是OSU和交通部的合作研究项目,叫湿地研究公园,每年还定期人工制造洪水。没想到离学校这么进还有这么一个好去处。

 

周二骑车带女儿去Fred Beekman Park和Jesse Owens West Park,20多分钟的距离,大部分是绿地。不过中间有个小湖、喷泉和鹅,女儿看中了捞水草和捞鱼,太阳西斜,女儿不经意间发现了喷泉中的彩虹。风将喷泉吹成水幕,水幕中巨大的彩虹,飘渺却又一直不消失,从不同位置看过去可以看到不同的彩虹。边上还有个沙滩排球场,沙子非常细腻,正好让女儿玩沙子。

Community Festival-印染、手工、工具图书馆、自行车

周五路过Goodal公园时看到拉了个横幅:Community Festival,里面人很多,周六周日遂来看个究竟。

不像上周的活动那样到处送东西,这次更像国内的夜市,到处在卖各种小商品,到处在载歌载舞。也有太极拳表演,但人不多,倒是瑜伽人气很旺。

虽然送东西的不多,但还是找到了一个小孩做手工的摊位以及送玩具的摊位。做手工的地方可以随便拿T恤,自己进行印染。还提供各种颜料画脸,做各种有趣的玩具。甚至还有很多给儿童用的电动螺丝刀,让儿童在木板上钉上各种瓶盖。免费玩具的摊位几个人拿了很多飞盘想送人,却没人过来领。我们领了飞盘后,发现它还有个玩具筐,里面有好多弹射飞机、会蹦的鸭子等,看来确实乏人光顾,也敞开给我们随便拿了。

周日再来时,已经到了三天节日的尾声,好多活动收摊了。不过看到一个Tool Library,这个Library不是图书馆,而是各种工具库,像电锯、扳手等,有志愿者提供的200多种4000多件工具。免费注册以后不光送礼物,还可以随便借他们的工具回家用。他们的理念似乎是穷人也应该有权利动手改善自己的家居。

另一个印象深的是每个区域有一颗假树,凡是骑自行车来的可以领一小片塑料纸挂在自己的树上,从树的树叶多少就可以看到哪些地区骑自行车、关注环保的人多。听自行车的地方服务很周到,填张卡片后就有专人把自行车接过去,不需要自己去停放。

公园膀爷不少。想起上海这么热的天也把膀爷当陋习,这里才31度,公园就到处膀爷了,马路上跑步锻炼的更是从冬天到夏天都多是赤膊。不过奇怪的是这个公园里经常有不少女的也像男的一样赤膊,有些还画几条线弄得像人体彩绘一样,有些干脆连这一修饰也去掉了。更奇怪的是周围的人看到了都熟视无睹一样,不要说围观,连回头率都没有。

露天的车展也比较别致。

 

垃圾分类到了极致,垃圾箱分这么多不同类型,要扔垃圾倒是得仔细看看说明。

 

image

 

印度瑜伽,边讲解边表演,发音非常纯正,听了真是舒服。

 

image

 

公园的主人被穿上了衣服。

 

image

 

手工一角,绕毛线

image

 

印染好的衣服

image

 

手工一角:钉瓶盖

image image

 

统计自行车的一棵“树”

image

 

 

车展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神迹

5月底看完《马太福音》,也看了其他几个大同小异的福音片断。都是讲耶稣从出生到复活的生平。看的时候会想到《论语》。一个是记录耶稣说的话、做过的事,一个是记录孔子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看里面的记叙,当时的人们和我们的想法类似:你说你是上帝派来的,要我们跟随你,那你显示个神迹给我们看啊? 这个问题在圣经里面由不同的人在不同场合反复问出来,甚至在钉上十字架时,所有的人也都取笑他:你要是上帝之子,就从十字架上下来吧,下来了我们就相信你了。这个问题似乎无解,如果真的有解的话早就被科学接受了。圣经里耶稣的应对方式在不同场合也各不相同,从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很多都场合耶稣都是用各种技巧绕过去了。

 

但是不少基督徒说自己听到过上帝的说话,故校的Dr. Xin就是一位。4月13日,Rich的教堂中来自故校的Dr. Xin来分享她从不相信基督到相信的经历。Dr. Xin是搞艺术的教师,演讲非常精彩,语言风趣、非常真诚直爽,大家一路笑下来,大家不管是不是相信耶稣,至少都被她打动了。她刚来美国接触到基督教时和我们心里深处的想法差不多,觉得美国人怎么这么傻。但在生活的重重磨难以及多次自杀未遂的情况下跟从了耶稣从而获得了心灵的平安和充实。

 

演讲结束后,大家还在闲聊,一个女子不知从哪里飘过来,和我攀谈起来。我直言他们信基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神迹,我是受科学训练的,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是不会相信上帝真的存在的。她说关键是要打开心门,祈求圣灵进驻进来,上帝就会进入并充满你的,后来还问是否愿意让她为我祈祷,祈求上帝给我显示神迹。祈祷并不陌生,之前在华人教会也有人为我祈祷,都是一些祝福的话,于是就答应下来。

 

谁知她的祈祷与众不同,一开始还是一些祝福的话,后面要我跟着她说自己有罪,然后祈求上帝。华人基督徒总是会比较Push大家,不像老外一直会避免给人以Push的感觉。我一睁眼睛,说我没罪,我都是努力做一个好人的。她于是解释罪的定义,这点以前也听过不少解释,这个sink和中文的“罪”概念其实不一样的,很小的过错哪怕“私字一闪念”也算。再一想,早几年的时候自己是真的没罪,至少主观上没罪,但这些年算起来确实有罪呢。尽管说起来很不习惯,但想想如果真的能看到神迹、能听到上帝讲话的话,哪怕是科学意义上的幻觉,也还是很有价值的,于是一路跟着她的指示说下去。

 

一边闭着眼睛跟着她说,一边在研究她的手法。因为我觉得即使我看到神迹,也肯定是一种心理暗示或者幻觉。她的专业尽管不是搞心理学,但似乎很有心理学的经验,几句交谈就能看穿整个人,或者除非真的有上帝在帮助她。以前从来没和我接触过,说的句句话却都直击到我心里最柔软的部分,然后通过自我暗示给我提升信心。持续时间很长,后来半睁着眼睛看她时,见她手舞足蹈,想到了跳大神,于是一直想笑,但又得拼命忍住,毕竟人家是万分的好意。虽然天一点都不热,但她不停地做动作祈求上帝向我显现,早已大汗淋漓。后来我又逐步进入状态,她一会儿中文一会儿思维又切换到英文了。但感觉还是英文听了很入耳,不容易笑场。尤其听到River of peace, fill等词感觉很有力量。但我还是没有听到上帝说话,一直到牧师Rich过来,Rich为我祈祷几句后,她把说我已愿意接受上帝,把我交给Rich。

 

看来我们理解有所不同,愿意接受上帝只是一种可能性,是在看到上帝确凿的神迹时不排除接受上帝。如果上帝真的能充满我的心灵,能使人平和、充实,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但这和真正接受上帝还差十万八千里呢。不过还是得好好谢谢她,虽然没看到上帝,但她竟然和我没聊几句就能直击我心灵最柔软的部分,感觉像在做心理治疗。她说不用谢她,谢上帝就行了。她本来在门口没准备进来,后来一个念头进来了,结使我愿意接受上帝了,看来上帝让她进来是有目的的。

 

后续几天,留意着上帝有没有在我周围显现,但正如自己预料,并没有听到上帝在对我说话。渐渐地也就淡忘了这件事。

 

1. 山楂

约一周以后,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老外递了个吃的东西给我,我吃了一口,觉得是山楂卷,于是用英语说这东西的味道很像山楂。但讲到“山楂”这一词时不知道英语该怎么说,因为在国内从来不会用到这个词啊。憋了半天只得用中文说“山楂”这个词。谁知道这个老外懂一点中文,告诉我“山楂”的英文是“COW”。

 

梦到这里就醒了,突然想起来很好笑,初中就学过“COW”是母牛的意思啊,怎么变成山楂了? 难道COW还有一个意思叫山楂而以前没学过? 心中突然想到,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看来是上帝托梦给我向我显示神迹啊,因为我以前不大可能接触过山楂的英文单词的。准备早上起床后查一查字典,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就相信上帝吧。

 

挨到天亮,一查字典,很是失望。山楂的英文叫“HAW”,不是“COW”。看来上帝还是不存在呀。但仔细一想,HAW和COW的发音真是像啊,会不会上帝已经向我梦中显示神迹了,但我听力不好,把HAW听成了COW呢?

 

这个上帝也真是,显示神迹时还留了个尾巴。但这样到底是巧合还是神迹就说不清了,如果自己都不能说服自己上帝的存在,如何能真正信仰呢。

 

我没有因此而相信上帝,过了几周,又做了个梦,梦醒后心想如果这次的梦灵验的话就信了上帝吧。结果没灵验。我对此有三种解释,一种是:你看,上次确实是巧合。另一种是:上帝已经显示了这么多神迹给你了,你还是不相信,上帝不高兴了,以后不再看护你了。第三种更符合基督教的理念:圣经早就说过,不可试探你的主——你的神。

 

2. 钱-rich-借, for purpose

听过故校的Dr. Xin演讲后似乎各种巧合的事情突然多了起来,Dr. Xin回国之前,老婆在几个不同的地方都碰巧遇到Dr. Xin。

 

很多事情不能多想,一多想就会发现很多巧合。

 

故校校长姓钱,我的直接领导也姓钱,在钱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奔小康。然后在Rich牧师的教堂等待上帝显示神迹。在OSU在副导师Jay的带领下做项目。串起来就是:有了钱就Rich,没有钱得靠借(Jay)啊。

说起来,在OSU的感觉总是让我想起刚工作时在故校的感觉,工作如鱼得水,充满活力,受到全方位的正面的鼓励。只是在故校发挥的是我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在OSU发挥的是我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回想起来,感觉自己似乎被上帝一步步地安排到美国来了,似乎上帝这么做还真是有Purpose的。在故校本来呆得多好啊,连自己出国也缺乏动力。然后就不知哪里不对劲,所有的因素都在让我换学校,本来还有无数的借口扛着,但年复一年每个借口都逐步消失了,直到最后一个借口都消失了以后,只得匆匆忙忙换了个学校。换完了却仍旧不太平,一直到去年初赶着截止时间去上外报名,生活才有了希望,开始了一段全新的、从未经历过的生活。回想起来,QQ的头像象征着天堂的光辉(虽然耶稣不一定同意我的说法);MSN的头像竟然直接换成了教堂(看来真的和教堂有缘)。之前听到许仙与基督徒接触,还担心许仙同志会被基督教同化了。等自己临出国时,却发现逐步被教堂包围了,出国以后对基督徒不光十分尊敬起来,还有不少羡慕。老婆联系的Host Family是个牧师,我联系的Host Family虽然不是牧师,也是教会的干事。联系的房东也是个牧师。就像上帝安排好了的,一来就和三个牧师一个干事经常接触。而来之前在网上联系的房子,入住以后发现后门正对着一家教堂的门,左边隔壁对着另一家教堂的门。周围更是每过一条街就可以看见一两家教堂。难道上帝的Purpose是要我来和他接触?接触之后呢?

Purpose一词在基督教里用得很多,上帝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他安排的每件事都是有Purpose、有目的的。有的基督徒新认识我们时,就会说:“上帝让我认识我们是有目的的,我在思考这个目的是什么”。和基督徒接触后,博客里写自己的经历时自然就涉及到他们了。这也算是为上帝事工。在OSU,我自己给自己确定了研究方向,在Jay的鼓励下,坚定了对自己所挑方向的信心,并去读论文看有没有相关的研究。追根溯源,发现了一个牛人,想的竟然和我一样,而且几年前已经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追寻他的开篇论文,初见时也没觉得什么特别,最近一想他的标题,心中一惊,标题是 XXXX for purpose。真是绕来绕去绕不开上帝啊。

 

高中看《茜茜公主》的电影时,对有一段对白记忆深刻,大意是碰到不顺心的事要多想想上帝这么做是为了让自己明白什么道理(又见Purpose)。网上又抄到另一段对白,当时也是印象深刻:

           孩子,要记住,当你感到忧愁和烦恼的时候,就到这儿来敞开胸怀遥望大自然。你能从每一棵树,
           每一朵花,每一片草,每一个生灵里,感到上帝无所不在,你就会得到安慰和力量……

Wexner艺术中心

下午去Wexner艺术中心(wexner center for the arts),平时要5元门票,每个周四下午四点以后免费。

就在学校大草坪正对图书馆的地方,这次和许同学一起去看Mark Bradford的抽象艺术展,这个艺术家去年刚因为“综合利用媒介把城市环境的日常事物融入到抽象艺术当中”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这次展览以拼贴画方式为主。

这个艺术中心建于1989年,解构主义建筑。每年颁发Wexner Center Prize,

wikipedia上摘两张图和介绍:

image image

 

卫克斯那艺术中心位于俄亥俄州立大学,是当代艺术廊及艺术研究试验室。它安置新作品并为艺术工作者提供住宿,让他们给公众展示表演艺术、电影、录像及其他视觉艺术。卫克斯那艺术中心在1989年11月开幕,以零售商Limited Brands Inc.创办人莱斯利·韦克斯纳的父亲来命名。因为他是中心的最大捐助人。

卫克斯那艺术中心是首个公共建筑物由建筑师彼得·艾森曼所设计。为了反映当地的历史,大楼有一些巨塔结构。灵感来自一个像古堡的兵工厂。那个兵工厂在1958年已经被烧毁。中心的设计也包含了白色金属方格来代表鹰架,以表示未完成的感觉,带些解构主义建筑的味道。

免费午餐,同性恋游行

暑假了,每周一至周五到处都是免费活动,小孩免费吃午餐。

半价书店的读书卡随便领,打几个勾每个人每周可以送三美元购书券,有很多书几次打折后一两美元一本,这样每周都可以从书店免费领书了。可能大家都很自律,书店也不检查大家的证件,,否则如果有人用假名在各个连锁店到处打勾的话……

周六上午本来要带女儿去图书馆听故事,骑车从Goodale公园穿行时看到在搞活动,到处在送礼品。于是就改变主意,留在公园搜罗礼品。一个摊位在抽奖,在国内从来只能中到阳光普照奖,这次却中了个中间的奖项:一个大大的包。正好将各个礼品放进去。

下午去图书馆参加针对父母的免费培训,主要讲解如何给幼儿讲故事。小孩则有专人带了玩玩具和图书。很多书都做得都像玩具一样。培训结束,填个反馈表,每家赠送一个包,装了赠送的三本书和很多玩具。

中午从公园去图书馆的路上,公园出口就看到穿超短裙的男子。前面看到High Street人头攒动,过去一看,路封了,有长长的游行队伍,已经接近尾声了,关键时刻相机又没电了,只得手机为主了。两旁围观的人不断尖叫,中间看到有同性恋的标语。回来一查,是Pride Festival活动,光荣游行。再仔细查查,原来这是一个同性恋游行。当时看的时候只觉得穿着暴露,围观的人中也有不少穿着暴露的人,还以为是因为天热。游行队伍中看到一两个彩车是有明显的同性恋的感觉的,其他的倒也没觉得有什么异样。

游行结束时,几个警察骑着高头大马清场,很有感觉。

部分战果:

 

image image

公园外的摊位

image 

 

公园几个地方都在演唱

image

 

 

游行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暴风截屏20100619214151 暴风截屏20100619214301 暴风截屏20100619214353 暴风截屏20100619214445 暴风截屏20100619214513 暴风截屏20100619214521 暴风截屏20100619214542 暴风截屏20100619214626  暴风截屏20100619214714  暴风截屏20100619214728     暴风截屏20100619214759 暴风截屏20100619214825  暴风截屏20100619214956 暴风截屏20100619215004 暴风截屏20100619215023 暴风截屏20100619215039    暴风截屏20100619220327 暴风截屏20100619220339 暴风截屏20100619220503 暴风截屏20100619220528 暴风截屏20100619220553 暴风截屏20100619220557 暴风截屏20100619220625 暴风截屏20100619220658 暴风截屏20100619220717 暴风截屏20100619220733 暴风截屏20100619220739 暴风截屏20100619220801 暴风截屏20100619221536

三游COSI

周六本来准备带女儿去图书馆听故事,碰巧中途下雨,正好科学馆(COSI)的年卡带了,于是骑车进科学馆(COSI)。这是第三次进COSI。

其间有个小插曲,女儿玩齿轮游戏时不让我们插手,我们各自以为对方在照看着小孩,老婆休息我看房间里其他东西去了。后来再来看女儿时不见了。正找着,一个人领了过来,女儿眼里有泪痕,她自己也不好意思,因为以前给她演习过很多次跑丢了不应该哭的。回家以后还不好意思讲事情经过,只得私下沟通挖掘事情经过。这个年龄正是分不清主次、也不懂得按时间顺序讲经过的年龄。问了半天“后来呢?”还是“我以为爸爸在和我躲迷藏”、“我以为爸爸肚子饿去吃饭了”……不断枚举。只得把问题不断具体化,努力把事情经过和前后顺序挖了出来:玩了一阵见我们不在周围,以为我们在门口吃东西。独自到门口找我们,没找到,返回走了几步忍不住大哭了起来。一个貌似工作人员的女子过来带她找,一群人围观,一个棕褐色头发的女子问她是不是穿黄色衣服的,她竟然听懂了,说“Yes”。后来还是没找到我们,工作人员就继续带女儿玩齿轮游戏。女儿一边抽噎一边玩,我找她时工作人员看到我穿黄色衣服正好过来。看来照看的人越多越是责任分散容易出事情啊。

远眺COSI,铁桥之后就是。

 image

image

上一次去COSI是5月19日晚上,里面有各种科普演出。

科普表演的舞台,表演时很会搞气氛,小朋友不断在尖叫。舞台效果不错,但拍照很难,只有火烧起来时亮一些。有各种物理化学试验,印象最深的是将瓶子装了干冰密封后放入防爆筒受热后发生巨大的爆炸,还有个炮筒像吐烟圈一样吐出一圈圈巨大的雾环。

 

第一个节目是球摆。叫小观众将球贴着脸,放手以后球荡过来时看似吓人,好像要撞到自己的脸了,但其实根据能量守恒,是不会撞到的。高中时学过,但没想到可以设计成这种节目。

image

 

汽水瓶装入干冰,像火箭一样发射到几层楼高的屋顶。

image

干冰的烟雾

image

 

各种不同颜色的火

image

氢气球爆炸,很是壮观

image

讲解气候

image

静电将小朋友的金发全部张开,现场效果非常好。

image

 

周六是大型机械展览。本来以为只是给大家看看,没多大意思。没想到大部分大型机械都可以自己上去坐坐体验,有几个机械还开了起来让观众开移开。现场准备了大量沙子给大家用挖土机挖。每个人还发了个塑料做的安全帽。

 

image

 

image 

 

这几个都是可以自己开动的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部分平时的展出:

image

背景:大球摆,证明地球的自转。前景:小球摆,让小朋友玩玩

image  

将自己的心跳转成声光,从而看到听到自己的心跳。和健身房测心速原理差不多。

image

光琴。通过手指遮挡光束发出不同音符。

image

自己制造各种形状的云

image

风的游戏

image

日月星辰和气候

image

摄像镜头前站着,做游泳跑步等动作,可以通过一排显示器实时看到各种特效。控制台的三个小朋友每人可以通过按钮选择二十多种特效,再把三个人的特效组合起来。组合起来就是上万种效果了。

image  imageimage

 

另一种风格的实时特效。

image

传统的伸个头拍照

image

将光棒插成不同的图案

image

控制恐龙的骨架动起来

image

拉动活塞,放手时将球冲起

image

看里面的飞行员

image

磁铁流体

image

操纵激光融化玻璃

image

 

齿轮的轴靠磁力吸附在金属台上,可以随意摆成各种传动装置。

image

金工手工

image

太阳镜对紫外线的遮挡

image

空气炮将球抛到顶端,逐次落下。可控制管道布局。

image

发动机的原理,人充当汽油按照一定节奏踩动气缸,推动发动起旋转。

image

汽车离合器的原理

image

齿轮椅

image

试验眼镜减缓冲击力

image

小放映厅,快速播放各种东西的做法。和画面配上灯光的变化,喷点水雾

image

体验配音

image

摆放镜子控制激光的路线

image

 

磁棒干扰显示器

image

 

image

医疗器械

image

人体模型

image

和氏璧与牛顿的贝壳

大学时学习科学史,对现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感兴趣。博士毕业以后对大陆为什么建设不成一流的大学感兴趣,更关心为什么以前战乱颠沛流离中都能培养出一流人才,现在却培养不出了。

准备出国时,耳闻目睹很多人在国外期间生活也悠闲,压力也小,人也胖了,做出的成果却比在国内强。同样一个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只能归结于环境了。就像一样做洗盘子的工作,在美国就是挣得多。在于是这个问题又进一步细化了:国内和国外的学术环境到底有何不同? 虽然可以列出无数,但最关键的是什么原因呢?

 

出国三个多月了,也有了些感性认识,在寻找一个贴切的比喻时,突然想到一个有些偏门但和做研究的感觉很类似的例子——和氏璧。

 

楚人卞和在楚山看到凤凰落在山中青石板上,根据“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说,认定山上有宝,苦寻之后找到一块璞玉。先是献给厉王,结果被认为是普通石头,于是砍去卞和左脚;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再献上去,仍旧认为是普通石头,于是卞和被砍去右脚。一直到武王死后楚王即位,卞和痛哭三天三夜,泪尽血出,引起楚王关注,剖开石头现出稀世璞玉。为奖励其忠诚,命名为“和氏璧”。并引发之后的完璧归赵的故事以及各种诗篇。

 

小学时学这个故事时体会到是卞和的忠诚,然而现在再读,却只感觉到悲凉。为什么一定要把璧玉献给君王呢?为什么发现璧玉容易但证明璧玉的代价竟然如此惨重呢? 还是和当时的环境有关啊,如果当时的环境能使得卞和继续把才能用在寻找新的璧玉上,或者卞和能早点顿悟,不去献给君王,而是自己把它雕琢为传世之器,该会产生多少新的成果啊。尤其令人感慨的是,历经三代君王,最后通过极端行为才得到楚王关注从而改变人生,这种案例现在在社会领域看起来也是那么得熟悉。弱弱地多想一点:如果卞和的寿命没能熬到最后的话,如果虽然熬到最后但楚王也是认为它是普通石头的话……

 

如果卞和生在美国会如何呢?没有找到直接的案例,想来想去突然跳出来一个人——牛顿:

 

牛顿捡到的不是璧玉,而是精美的贝壳。他把自己取得成就比喻为在大海边奔跑的男孩,碰巧捡到了一些精美的贝壳。和卞和比起来,这是多么诗意的生活。小时候看到这句话,体会到的是牛顿的谦虚。现在再回想起来,只能感到他比喻得非常贴切,并不是故作谦虚。真正的做研究本来就是这样的感觉,不带任何功利,就像自助旅游、就像漫步海滩,只管凭着兴趣随意徜徉。碰巧看到了精美的贝壳,就捡起来仔细端详,觉得有冲动了,就将其仔细雕琢,做成最精美的、可以传世的艺术品。即便雕功不行,至少享受到DIY的乐趣了。即便没有捡到贝壳,成不了牛顿,也一样享受过了生活了。

大学里读牛顿传记,对其中一段至今仍旧印象深刻,1665年到1666年伦敦大役,剑桥停课,牛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两年是他一生中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思潮澎湃,才华迸发,以后很多重要的发现都是在这个阶段产生初期想法的。牛顿那时才二十二三岁,我也憧憬着在我二十岁上下时能来个什么事件让我回家面壁几年做出惊人发现。可惜那时候还没有出国意识,那时就出国的话,不用面壁,只要在海滩上走走,即使成不了牛顿,至少能捡到几块贝壳啊。

享受局部的共产主义

暑假了,各个图书馆和教会都有各种适合小孩的活动。家附近步行可去哥伦布都市图书馆的分部,除了各种免费活动、免费看书、免费用电脑以外,为了吸引小孩来图书馆阅读和参加活动,对儿童还供应一顿免费午餐,有牛奶、饼干、饮料、三明治、一个水果,每天还换花样。再加上WIC每个月给女儿配给的牛奶、鸡蛋、水果、麦片、果汁、花生酱等,女儿是吃也吃不完。蓦然想到:共产主义社会了。至少在特定人群(身处美国的儿童)、特定商品(书籍、教育、儿童食品等)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按需分配。以前一直觉得欧洲福利好,比社会主义还像社会主义,现在看来最资本主义的美国做得其实也不错,至少在我家周围是这样。

回想起来,在上海我们家步行距离也有一家社区图书馆,也是像逛超市一样可以随便进,有很多新奇的小孩玩具、图书可以免费使用。所缺的是没有免费食物。

 

这里的书店也有很多暑期阅读计划,随便领张表,在上面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自我监督打打勾,每周可以兑换3美元购书券,也有的直接免费送书。

 

正门院子很多萤火虫忽闪忽灭,从来没见过这么多萤火虫在一起。和女儿一起抓了放在瓶子里,这里的萤火虫很笨,手一抓乖乖落在手上不飞了。连女儿都抓到了好几个,几秒钟抓一个,不到几分钟,瓶子里就装了近二十只萤火虫。

哥伦布都市图书馆(Columbus Metropolitan Library)

今天全家骑车去哥伦布都市图书馆(Columbus Metropolitan Library)。这个图书馆在Hennen’s American Public Library Ratings的美国公共图书馆中多次排名第一。今天是这次去的主要目的是参加暑期阅读俱乐部(Summer Reading Club)第一天的活动,刷一下借书卡就可以参加这个活动了,暑期每天读点书,自己给自己打个勾,就有很多实物奖品、食品购物券、门票等赠送,大人小孩都可以参加。

 

门口的汽车中可以还书

image

 

图书馆正门

image

 

进门以后像进入童话王国

image

 

屋顶装饰

image

 

棍子表演

image

 

卡通人物

image image

 

免费领矿泉水和各色面包的地方,

image

 

 

听故事

image

 

鳄鱼

image

长颈鹿

image 

 

免费领各种零食

image

 

手工

image

 

 

间谍活动:找字母T,找单词,看谁是工作人员。家长监督完成任务后去领很多粘纸。

image 

 

图书馆内景,看起来像外景一样

image

 

扔沙包,扔完三个奖励一个塑料尺

image

 

在储钱罐的小猪上画各种色彩,画完就可以带回家了

image

 

将羽毛纽扣等粘在纸上制作蝴蝶

image image

image

 

 

图书馆一角

image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沿途的教堂

 

image image

萤火虫,IFI,受洗,Olentangy Greenway Trail,桑椹,兔,鹿,骑警

萤火虫

入夏,傍晚很多家门口有萤火虫,小时候在农村能看到几个萤火虫就很开心了,后来基本上看不到萤火虫了,在南京看到过几次,到了上海就再也无缘相见了。这里的萤火虫很多,也很好捉,起初捉了放在瓶子里,但不知为何进了瓶子就不发光了。后来索性放在房间里。

IFI

上周二在IFI(International Friendships, Inc)的仓库里搬了旧电视机、变速自行车、台灯等回家,他们的办公条件很简陋,但人很热心。他们的卡车比较破旧,但还是热心帮助这里的学生。尽管他们是基督教背景的组织,他们的头Rich是我们附近教堂的牧师,有很多年的帮助国际学生学者的经验。只要有需要,不管你是是否信仰上帝,他们都很乐意相助。他们为上帝工作,不为了名,只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搬走的各种家具以后不需要归还他们,自己看谁需要继续转送给别人就行了。他们拥有的旧家具的网址是: http://www.ifiusa.org/furniture.php,发给邮件就会用卡车将家具送上门。不过建议还是自己搭他们的车去搬,他们年纪也大了,找人搬家具、送货也不容易。

image image

 

受洗

今晚在IFI看了两个中国来的学生受洗。一开始Rich牧师讲解了受洗的几种不同象征,然后两个学生讲解自己的心路历程,然后基督徒围着她们为她们祷告,最后是受洗仪式。一人长的玻璃鱼缸一样的,盛满温水,连衣服连鞋坐在里面,两个人蹲坐两旁,然后托着受洗者平躺下去,再马上托着坐起来。是短暂的浸入,所以又叫浸礼,既洗礼。“洗礼”一词平时也经常用,但以前没有和基督教联系起来。相机没电了,手机拍了几张:

 

image image

 

Olentangy Greenway Trail

有了两辆自行车,全家一起出行就方便多了。家附近骑车5分钟不到就可以到Olentangy河边,顺着河边是Olentangy Greenway Trail,专供大家骑车锻炼或健身跑步。它沿着Olentangy河,蜿蜒近30公里,连接了市中心、很多公园和包括OSU在内的学校。昨天我们骑行了一小段,路边风景不错,以前春天更是舒服。现在路旁桑椹熟了,正好摘了吃。不时看到两只大鹅带着一群小鹅在路边闲逛,松鼠也不时跳跃,不过这里看到松鼠的频率和上海看到麻雀频率一样,已经没感觉了。路上还看到一只小野兔,野兔在这里还是比较少,两三周才能看到一只。本想去市中心,但不知不觉骑过头了,从河的另一端折返时,正碰上一只小鹿在吃树上的果子。尽管公路上经常看到小心鹿过马路的警示牌,但真正在路上看到野鹿还是第一次。小鹿跑了后我们也去尝了几个它吃的红果子,入口很甜,但回味略有些涩。

到了市中心,这次印象最深的是在曾经的哥伦布第一高楼现今的第二高楼下,男女骑警骑着高头大马从人行横道线过马路。想起了大连的骑警。

再次印证了以前的感觉,和市区没缘啊,这次不仅相机没电了,两个人的手机都没带。

 

温家宝

2008年CNN专访,问到他二十一年前和老领导上广场的照片时,看视频上刚听到这个问题时紧抿双唇尽力保持微笑,但下巴在不停地微微颤抖,持续蛮长的时间。真是真性情流露啊,从这里至少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深处还是赞同当初老领导的做法的。

image

 

温家宝:我以为(认为),我们国家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同时,必须继续需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们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发展,我们改革也应该是全面的改革……

第一,逐步完善民主选举制度,使国家权力真正属于人民,真正服务于人民……

纪念日

明天才是纪念日,但考虑到时差,美国的今日就是中国的明日,既然纪念的是中国的事,还是今天先写几句吧。

一年前的今日,我在找地方吃一顿奢侈的午饭。从为事业而奋斗转向到准备出国及享受生活,是对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严重挑战。碰到的所有人和事都值得纪念一下。

image

 

二十一年前的今日我在紧张地准备高考摸底考试。同时在主流媒体几次反复中,第一次对宣传感到了困惑,这种困惑正标志着逐步成熟的开始,值得纪念一下。

十四年前的今日,第一次参加工作,发现学校老师的私下看法和我们被教育的竟然截然相反,那时的Internet还没有墙,可以接触各种不同的思想,值得纪念一下。

 

 

毛泽东论拆迁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早几年,在河南省一个地方要修飞机场,事先不给农民安排好,没有说清道理,就强迫人家搬家。那个庄的农民说,你拿根长棍子去拨树上雀儿的巢,把它搞下来,雀儿也要叫几声。邓小平你也有一个巢,我把你的巢搞烂了,你要不要叫几声?于是乎那个地方的群众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小孩子,第二道是妇女,第三道是男的青壮年。到那里去测量的人都被赶走了,结果农民还是胜利了。 
  后来,向农民好好说清楚,给他们作了安排,他们的家还是搬了,飞机场还是修了。这样的事情不少。现在,有这样一些人,好象得了天下,就高枕无忧,可以横行霸道了。这样的人,群众反对他,打石头,打锄头,我看是该当,我最欢迎。而且有些时候,只有打才能解决问题。 
  共产党是要得到教训的。学生上街,工人上街,凡是有那样的事情,同志们要看作好事。成都有一百多学生要到北京请愿,一个列车上的学生在四川省广元车站就被阻止了,另外一个列车上的学生到了洛阳,没有能到北京来。我的意见,周总理的意见,是应当放到北京来,到有关部门去拜访。要允许工人罢工,允许群众示威。游行示威在宪法上是有根据的。以后修改宪法,我主张加一个罢工自由,要允许工人罢工。这样,有利于解决国家、厂长同群众的矛盾。 
  无非是矛盾。世界充满着矛盾。民主革命解决了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一套矛盾。现在,在所有制方面同民族资本主义和小生产的矛盾也基本上解决了,别的方面的矛盾又突出出来了,新的矛盾又发生了。县委以上的干部有几十万,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手里。如果不搞好,脱离群众,不是艰苦奋斗,那末,工人、农民、学生就有理由不赞成他们。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谁犯了官僚主义,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骂群众,压群众,总是不改,群众就有理由把他革掉。我说革掉很好,应当革掉。(《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第1版,第313–329页 

富兰克林公园,亚洲节,纪念日,宠物商店

富兰克林公园,建于1895年,以各种植物见长,并且有各种活动,最近几周是亚洲节,每周都有不同的活动。周六匆匆去了一下,终于又体会到人山人海的感觉,停车位都没有了。只呆了一个地方,看到了中国、日本、韩国等的歌舞表演,还看到了舞狮舞龙和游行队伍,每个队伍像运动会一样有人盛装举着代表不同国家的牌子。各种活动都免费,很多摊位还有免费的东西可以领,像扇子、消毒液等。可以参加各种工制作,做蝴蝶、毽子、算盘、画画等。值得一提的是还有较大型的免费体检,有特色的包括精神健康检查、眼睛检查、血糖、胆固醇和乙肝检查。印象比较深的是光脚测量身高体重时,每测量一个人就用消毒纸巾擦一下脚接触过的地方。抽血时每抽一个人就换一次一次性手套。有出血的话会贴个创可贴。

2点,Tim接我们去菜地收菜。周日Sharon一家过来包水饺。

今天是美国的纪念日(Memorial Day),主要纪念战争中牺牲的士兵,和周六周日连在一起,算是他们这里的长假。昨天在老外的教堂播放了纪念影片。今天看到前些天一个华文报纸,一版两篇文章,一篇纪念越战中阵亡的老美,一篇是我们的志愿军写的,纪念抗美援朝中牺牲的中国志愿军。

下午跟Sharon开车带我们去书店和宠物商店(PetLand),里面的各种狗可以随意点了抱出来,还安排了其他很多格子间供人玩狗。其他各种宠则都可以自助抓来玩喂食、把玩,十分有趣,比动物园还热闹。那只鹦鹉很通灵性,一开始不肯说话,也不肯站到我胳膊上来,喂了它点食物后,就肯站过来了,还说Hello。后来被我们逗恼了,咬了我,回到橱窗以后,嘴里还叽里咕噜地发牢骚。

 

公园风景

 image

 

毛笔书法

image

纸做的毽子

image

游戏

image

折纸

image

 

老虎涂色

image

用泡沫和棍子做算盘

image

下跳棋

image

超薄液晶

image

游行的队伍

image

舞狮

image

 

 

收萝卜

image

 

老鼠是小孩的最爱

image

兔子

image

 

baby chinchilla南美洲栗鼠,毛皮非常软,一只要一两百美金

image

一种像鼬一样的宠物

image

小鸟

image image

小狗异常活跃

image

受了贿赂的鹦鹉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