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9月 2010

看海归教授的博客

这几天看了几个不同海归教授的博客。

第一个是肖传国的。对其关注好多年了,最初对他被抓住不放还有些同情心:包装简历对现在找工作的人来说是必修之课;把国外的助理教授称做副教授尽管夸大不实,但也算是潜规则了;国内国外脚踏两只船的更是放眼皆是。及至到了“肖氏反射弧”真伪之辩,终于开始让人惊讶了,抛开专业细节不谈,他的理亏之处非常明显了,却仍能在其导师、身为院士的裘帮主力挺下对院士志在必得,所幸中科院最后终于没让大家大跌眼镜,让人看到中国的学术还是有些希望的。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明显理亏的肖传国竟然到法院起诉去了,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在自己家门口竟然把官司打赢了,留下了可以成为教案的经典判例,不得不让人对他的公关能力刮目相看。按理如此结果应该平衡他的心理了,没想到他又到北京去打同样的官司,结果官司打败了。

“肖氏反射弧”的手术如火如荼,但当我们习惯了如此惊天动地的三聚氰胺奶一直到今年还没全部灭绝,对任何伤天害理的事就都没有痛觉了;当我们习惯了周老虎、唐博士,对任何指鹿为马也就不觉得奇怪了。何况这个手术尽管数据和原理都大有问题,但还没把人治死。

但事情没想到最终以如此出人意料的形式结束。教授博导973首席科学家,头戴无数光环、手握上千万经费和雄厚的人脉,竟然变成了雇凶伤人者。打伤的第一个记者几个月没破案,仍不罢手,同样手段再去伤正在风头上的打假英雄。这一回,铁棒、钢管和羊角锤,性质大变再也翻不了身了。其实正如那个被打得深及头骨的记者所说,肖氏手术刀,猛于钢管与锤子。

逛肖传国的博客,想到斯人已经被拘,此地空余不再更新的博客,唯有下面的评论不断在更新,一种异样的感觉。想起去年隔壁小区夫妻吵架,男的杀了女的然后自杀,看女主人空留的博客和评论时,也是这样的感觉。

第二位是个老教授老海龟,去年底今年初听说他的博客的事情,但木知木觉没去了解到底是什么事情。如今一查,不觉让我心头发紧。不在于他所揭露的申请项目的黑幕,其实有了网络十多年的曝光,对任何领域任何黑幕都已经不觉得黑了。也不在于老教授是要为祖国奉献、一腔热血为中国的科研呐喊,还是屡受打击导致做傻事发牢骚断了自己的后路。让人心头发紧的是老教授所郁闷的事情。回国20年,在我们看来该有的都有了,名校首席和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市十大科技精英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各种科技进步奖、又身居高位,不管哪一项,在我们土鳖看来都是奋斗终身都无法得到的。然而就是这样的牛人,仍旧为申请项目而困顿,每年花三四个月时间精心准备写申请却屡战屡败,郁愤到六连败后于5年前给总理写信反映科研基金分配中问题,但总理看不到这封信的,“到他那个办公室就转到国务院的其他部门去了”,于是引来和部长的谈话。尽管老教授申请的是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与我们土鳖只要国家愿意留着我们做螺丝钉就心满意足了不在一个层面上,但如此让我们仰视的地位却仍旧和我们有着同样的烦恼,只能让人心头发紧:老教授这么好的条件都无能为力,我们作为土鳖,即使为祖国奋斗终身幸运地达到了老教授所拥有的这么多条件和资源中的一项,又有什么出路呢?五年后,老教授学术上接连遭到打击,重点实验室也被撤销,愤懑之下将5年前的谈话整理到博客上,连发数篇,就再没见博客更新了。

老教授很用心地回复各个博友的评论,难掩其内心的不平。看着看着,不禁心想,如果他信基督的话,至少不会这么愤懑了,于身心健康大有好处。感谢主,让我现在就想通了,不是到老了还纠缠于为祖国和人民奋斗终身而不得、“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心结放不开,做什么其实都是给上帝做事情,“常常喜乐,不住祷告,凡事谢恩”,这么想的话,哪怕失业了,主也会安排一个更好的工作的。做什么都是活着,享受上帝创造的万物最重要。

第三位海龟教授饶毅,名字如雷贯耳,属于大红人。故校也会不定期的群发他的文章,但一直没想起来到他的博客去看看。从老教授的博客中得知饶毅对他的博客文章有声援,于是找过去看了。谁知看了以后心头更紧了。海外工作22年,2007年回国,回国即出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身处京城脚下,近水楼台,“舆论将他的回国与上世纪50年代钱学森、郭永怀的回国相提并论,因为他们都是在海外成名后,壮年归国效力的科学家。”就是这样国家大力引进的红人,却在博客上说:“回国后,我申请过三次经费,两次半被拒绝”,最后成功的半次是用了我们小民无法借鉴的办法:“绕开同行专家,到跨专业的项目中,不立项而申请”。更让人看不到希望的是,涮掉饶毅项目的都是年轻人,不是年资高的刷年资低的,所以“问题也不会随人员老化而很快自然解决。”而海归也被同化了,“不是海归就比国内培养的更按国际标准”。尽管让我们更看不到希望,饶毅的博文出发点是很温馨的:“不是讲我经费问题,而是通过观察分析,看到年轻人更难”,至少,有人愿意为年轻人说话了,希望还是有的。饶毅说,“我非常不信二十年后中国科技经费还会用目前的分配机制,一定会有新的体制和机制出现,替代和改造不良体制、机制和方法。如果我们这一代不能完成,希望下一代、两代做成”。二十年以后,我已经快要退休了,所以还是谨记“常常喜乐,不住祷告,凡事谢恩”,保住饭碗,享受生活,寄希望于下一代吧。

与上帝立约

心怀上帝,在圣灵的指引下写了两篇论文,尽管问题多多,但圣灵还是指引我投了出去。上帝如果真是要显示神迹的话,应该事前可预测,这样我才能真的相信有神迹而不是心理因素或巧合。圣灵指引我与上帝事先立约如下:

1. 如果圣诞前2篇都被录用了,那是两个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因为客观地看这两篇论文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被录用。不过都录用的话最符合圣经的教义,因为一路走来圣灵的指示是如此的清晰,耶稣说:在人所不能的事,在神却能(路加福音18:27)。上帝也最喜欢在最不可能的地方显示他的神迹。都录用的话绝对是上帝明白无误地显示了他的大能和神迹,之前的经历就全部一环扣一环地通了,这时还犹豫什么呢,圣诞前后就去受洗吧,这等明确无误的神迹得多多宣扬,多多作见证分享。以后无需凭着神迹来坚定信心,单靠信心就可以信仰上帝、从此为上帝做工了。

2. 如果圣诞前1篇录用1篇被拒,那还是得感恩上帝,毕竟这是人所不能的事,还是能部分说明上帝的大能。如果是第二篇被拒,圣灵的解释还是能自圆其说的,那就维持现状吧。但如果第一篇被拒,之前圣灵的指引就实在难以解释了,只能说明我对圣灵的理解还大有问题、圣灵的一套理论并未能自圆其说,受洗之事就暂时搁置吧,等我真正想通了再说吧。

3. 如果两篇都被拒了,那实在是最符合常理了,但同时也证明了信仰纯粹只是一个心理作用。那就让上帝只存在于心里吧,永远做一个“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吧。

 

半是立约,半是祷告。圣经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又说: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马可 11:24))。以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按期回国还是不归?凭直觉应该按期回国,但网友之中给我留言的竟然全部是叫我不归。圣灵目前指引我的是折衷方案:延期归。做选择历来是我最痛苦的事情,感谢上帝,如今我丝毫不感到痛苦,一切交给上帝,听上帝安排吧,无论哪种结果其实都有很多优点。为了便于自己聆听上帝的指示,按圣灵指引,与上帝立约如下:

1. 如果我坐在家中不作任何主观努力但一个年薪10万美元的工作自动找上门来,尽管这绝无可能,但如果上帝非要赐给我的话我为什么要拒绝呢? 真有这种事情的话那是上帝是明明白白地让我不归,或者是让我在美国多做几年有了资本再回去更好地报效祖国。哪怕做几年拿自己积累的薪水自己和自己签一份项目合同,也算是带着百万人民币的大项目回国了呢。

2. 如果这里的导师拿到百万千万美元的项目主动让我参与进去,那说明上帝是让我延期一年半载做做这个项目再归国。毕竟此生空怀绝技但在国内很难有机会在稍大的项目中哪怕做个螺丝钉,回国能有机会傍上大佬做个十几万人民币的项目都阿弥陀佛了,在美国如果不作主观努力就能在百万千万美元的项目中做个螺丝钉上的垫圈的话,更应该赞美上帝、三呼阿门啊。为美国人民服务也是为人民服务啊。

3. 如果既没有10万美元的稳定工作自动找上门来,也没有百万千万美元的大项目自动找来让我做垫圈,那说明上帝还是希望我早点回国传福音去,那就按期回国,看上帝让我回去做什么吧。

女儿语录:鸡和蛋,捡玩具

我: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

女儿:先有鸡。

我: 先有鸡的话那这只鸡哪里来的呢?没有蛋怎么孵出鸡来呀?

女儿:那先有蛋。

我:先有蛋的话那这只鸡是哪里来的呢?谁来生这个蛋呢?

女儿:去超市买呀。

 

———–

每个月进帐的美元去除房租和保险就所剩无几了,而这里玩具都很贵,于是形成共识不买玩具。好在送我们玩具的基督徒和机构很多,女儿的玩具其实比在国内多多了也高级多了,但玩具从来不嫌多,女儿不肯出门或出门走不动时我就用捡玩具激励她,地上发现一些好看的树叶、树枝、石子、纸片、虫子、花花草草、橡皮筋、链条……,告诉她是玩具,她都会欣喜异常,本来已经走不动路了,手里拿着心爱之物就又能跑能跳了。

和女儿一起玩的有一家不是一般的富有,但生活非常低调,仍旧经常买二手衣服,儿子闹着买玩具时也不是有求必应。一日逛超市,她们家儿子看到超市的玩具又闹着买玩具不得而哭闹,女儿于是过去教育他:“玩具不能买的,只能到外面地上去捡……”

哥伦布:HighBanks公园

 

19号,邻居的牙医在HighBanks公园举办一年一度的患者答谢野餐,可以随便带人来,于是我们跟过去饱餐一顿:

 

P1030210

 

有一半的地方留给了小孩做各种手工。

P1030209

 

哥伦布动物园的动物也拉过来了:

 P1030227

 

儿童乐园

P1030234

 

 

公园1159英亩,树林中共11英里步行道。

 

P1030250

 P1030286

 

 P1030294

新生的共产主义

9月份是最热闹的时节,前几周的球赛过后,本周是迎新的时节,路上的学生不断增加。周一图书馆周围忽然尖叫声不断,并且传来啦啦队有节奏的口号声,原来是新生列队经过啦啦队,很是热闹。

图书馆门口草坪上,是各个学生组织、教堂和企业宣传自己的场地,各出奇招。除了各色服装、乐队以外,最有吸引力的是各种免费糖果、巧克力、饮料、T恤、水杯、温度计等。领了一大堆。还去参加了攀岩。国内只攀岩过一次,20块钱买了张票,却只攀到一半就掉下来了。这次有免费攀岩当然不能错过,特意挑了最容易的地方攀,结果还是掉下来两次。好在攀的人不多,一直等我攀顶成功才算结束。为我做保护的那个老外竟然有个什么人在上海做生意。

周二在图书馆和体育场之间继续有各种活动。乐队助兴,这次全部是各个企业,所以送东西更加豪爽,而且不像周一时大部分要留个名字和Email,这次让人感觉共产主义真正来临了。一开始还有长队,但当物质极大丰富时,有些东西反而就视而不见了。好多摊位四五个人举着T恤鼓动大家来拿却没几个人过来,女儿在我鼓动下也走过去拿了件T恤。巧克力、洗涤用品、拖鞋……和前一天相比,多了很多吃的,冰激凌、各色披萨、热狗、汉堡、炸鸡、罐装瓶装饮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路口,一个由人装扮的雕塑缓缓地变换着各种姿势,并邀请行人拍照,做出各种搞怪的姿势。

晚上,Wexner Center for the Arts继续有披萨、冰激凌和其他食品饮料,并可参观里面的艺术品和看露天电影。参观其中的作品时,一个高高的黑人弯腰和我们打招呼,本以为他是保安,谁知他就是艺术家Mark Bradford本人,在他和我们以及女儿短暂交谈时,边上还有人对着他和女儿拍照片。

 

 

33 P1030309

 

 

P1030318 P1030322 P1030323 P1030330 P1030331  P1030335 P1030337 P1030340 P1030342 P1030365 P1030371

 

P1030400 P1030402 P1030403 P1030420 P1030459

GrandView图书馆

图书馆入口

 

P1030101

 

P1030102

 

有很多新奇的书,这本每一页翻动时可以看到动画。有的在打球,有的在跳舞。原理很简单,成本也很低,但很有创意。就是右边贴上印了栅格的塑料纸,左边书页翻动时带动栅格下面的纸张抽动形成连续动画效果。

P1030104

 

除了DVD、CD等可以借出以外,一些书和小说配有这种播放器,可以听书。

 P1030393 P1030394

 

这个图书馆每周也有很多活动,今天去参加读书和跳舞,和女儿以前在国内上过的福贝贝早教班班差不多,但这里是免费的。

P1030380

 

消耗性资源也是免费的,可以自己到书架上拿手工纸做手工。

 

P1030392

 

图书馆的玩具和给小孩用的电脑

P1030106

 

 

这张是周六参加的另外一个图书馆:哥伦布都市图书馆的听故事活动。看到其宣传材料,自2008年以来,其预算已经削减了1100万美元,但其提供的各种免费活动和赠送给我们的免费图书仍让我们惊叹。

 

P1030150

教堂的巧合

上周一对基督徒邀请我们到他们家参加了每周一次的夫妻相处艺术的课程,男的是学校心理学教授,头发全白但非常绅士戴着礼帽开车来接我们,课程是女主人组织,大家坐在沙发上像是闲聊,但女主人主持操纵得很好,气氛不错。这是我们参加的宗教意味最弱的宗教聚会,尽管还是以上帝为出发点,但内容其实更像心理学的应用,讲的是夫妻相处的一些定律,还是很有启发性的。

同来的还有两对夫妻,一对来自伊朗,刚去过上海。另一对新婚不久,几个月前去参加免费野餐时他们第一次相识并和我们同车,以后就一直没联络过,没想到他们那时擦出火花并在这里意外碰到了。

 

周日上午我们一家带武汉大学一对母女参观我们家门口对面的教堂,这家教堂虽然和我们门对门,每天听着它悠扬的钟声,但我倒是第一次到二楼来看,发现里面金壁辉煌,而且服装整齐搞得非常正式。

 

周日晚上去一个华人小教堂,这次的主题是“每天都有神迹”,大家讨论自己碰到的神迹,很多基督徒其实并没有我本来没准备发言,但最后还是被要求讲几句,于是讲了几个月前的那个山楂的梦。这时对面一个女的认出了我,正是她当初在Rich教堂带着我祷告并引发了我那个不知算不算神迹的梦。如今没想到在这个小教堂又碰到了。其实8月初第一次来这个小教堂时就碰到她了,当时这里的一对夫妻因为找到新工作要去新的城市,临别给每个人祝福并涂了膏油。当时感觉这个涂膏油和Rich教堂神秘女子带我催眠一样的祷告是两个标志。感觉冥冥之中似乎是上帝让我来这个教堂,要通过他们的演讲来感化我。那时就惊讶地中途有个飘进来的女的很像以前带我祷告的那位,但老婆很有把握地说不是,于是就一直没上去打招呼,没料到最后通过这样的巧合又接上了。

 

家对门的教堂:

P1030167 P1030197

P1030307

一日千里:肯塔基州列克星顿市,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

周四下午散步碰上龚博,一分钟决定第二天搭他的顺便车去肯塔基州列克星顿市,顺便帮他自驾游壮胆。一天来回,行程共七百多公里。

 

俄亥俄州:辛辛那提

高速公路穿过辛辛那提市区,辛辛那市提紧挨着哥伦布市。

P1020584

P1020624

 

肯塔基州,列克星顿市

 

肯塔基州以其的纯种马和威士忌闻名,昵称"blue grass state"。据说这里的草早晨迎着阳光看过去泛着蓝色,马吃了这种草特别健壮。

 

肯塔基大学图书馆

 

P1020669

University of Kentucky

P1020673

 

肯塔基大学边上的bluegrass community & technical college,国内学生刚出国英语不好的话可以在这里读两年,熟悉情况并适应下来后带着学分转到美国的其他大学。

P1020729

College里面挂满了学生、教师所在国家的国旗

P1020720 P1020723 

 

公园,马是主题

P1020754

 

刚举办过马运动会。城市里购置了100个马的雕塑,并由100位艺术家为马彩绘。

 

P1020642 P1020736 P1020746 P1020747 P1020748 P1020749 P1020750 P1020752 P1020753 P1020758 P1020765 P1020766 P1020781 P1020782  P1020785  P1020793

 

 

俄亥俄州美丽的辛辛那提

P1020882 P1020923 P1020939

 

Whistle Grove

P1020901

哥伦布:Three Creeks Metro Park

秋季到处是累累的果实。周日,Three Creeks Metro Park有免费讲座,教人识别哪些果实可以摘了吃。令人惊喜的是,除了去草坪、树林去辨别各种果实以外,还准备了一些用这些果实制作的果酱、Cookie和面包给大家吃。

 

公园1,053英亩,位于Alum, Big Walnut和Blacklick三河交界处。

 

P1030058

 

P1030067 P1030068 P1030075

P1030077

P1030053

一日千里:密歇根州卡拉马祖市、底特律市

周五晚上回到哥伦布,被龚博怂恿周六继续为他保驾护航,最后的行程:密歇根州西密歇根大学。单程五百多公里,当天来回,就不只是一日千里,而是一日两千多里了。

早上出发,天边映出270度的彩虹,在云彩密集出,七彩被散发扩大,又形成七彩祥云。彩虹持续了一个小时。

卡拉马祖市很小,市区就一条很短的小街。但其两个中心还不错,一个是西密歇根大学,一个是制药厂。

 

西密歇根大学图书馆

P1020973

P1020981

 

 

校园里首任校长捐赠给学校的私人房产,每个教师来应聘时,到了面试这一关都免费在这里住一晚。

 

P1020992

 

 

室内田径场,墙上是学校每年评出一个的优秀运动员的介绍。

P1020999

 

篮球课

P1030005

 

这匹叫做 Bronco的马是学校的标志

P1030011

女儿最喜欢这个,拍了带回去给女儿看

 P1030017

 

回来时从底特律绕一下观光,但由于是临时决定,搞不清哪里是市区,误打误撞到了Ambassador Bridge(大使桥),回来一查,桥的对面就是加拿大汽车城温莎了。

 

P1030025

劳动节

今天是劳动节。

网上摘抄:

五一国际劳动节源于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城216816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的大罢工,1889年7月,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可美国劳工工会联合会领导却不积极组织纪念、庆祝“五一”。 美国政府后来在设立劳动节时,故意避开“五一”,另行规定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劳动节,放假一天。

 

今天带女儿去哥伦布的动物园和HighBanks公园。动物园邻居有年卡可以再带个家庭去,一起跟了去,这次以非洲动物为主。

今天给大家摸的动物是火烈鸟。

P1020413

image

猩猩

P1020435

 

mandrill,山魈(西非洲产的大狒狒)

 P1020448

 

okapi,俄卡皮鹿(产于非洲中部的一种似长颈鹿的动物)

P1020460

摸海星是保留节目

 P1020486

觅食的海象

 P1020509

在火烈鸟边上讲解的老人

 P1020520

分发粘纸的老人

P1020523

 

 

HighBanks公园

河边独木桥

P1020539

免费领取的刊物

 P1020558

蘑菇

image

黄石公园回程-芝加哥机场

2号中午从盐湖城飞到芝加哥机场再转机。飞机快降落时,飞越一片碧蓝的密歇根湖,突然眼前一亮,一片摩天大厦临湖而立,颇有看大片的感觉。晚上起飞时整个城市灯火辉煌,很是震撼。

芝加哥是摩天大楼的故乡,1885年建成了第一座摩天大楼。芝加哥也是劳动节的发源地,1886年5月1日几十万工人举行罢工,争取八小时工作日。

 

芝加哥机场过道色彩斑斓的霓虹灯。

P1020337

机场候机厅

P1020347

机场内擦皮鞋

P1020357

盐湖城-摩门教总部大教堂

1号一早往盐湖城赶,傍晚到盐湖城,抓紧只去了一个摩门教总部大教堂。

盐湖城是犹他州首府,城市边上有个大盐湖,飞机起飞时可见。大盐湖西半球最大的咸水湖。它长120公里,宽63公里,盐度仅次于死海位列第二。

摩门教堂非常富丽堂皇,不光免费参观,每座建筑都有传教士提供专业的导游。让我想到无锡的梵宫。

1830年,约瑟·史密斯创立了摩门教,1838年4月26日正式称为“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自称为基督教,不光读圣经,还读摩门,不为正统基督教承认。

以前感觉摩门教是邪教,网上查了一下,主要由于当初其宣扬和鼓励的一夫多妻制。后来被排挤到盐湖城,在一片荒漠中靠着信仰建造了这个沙漠中的绿洲。据说盐湖城有约70%摩门教徒,是全美国离婚率最低的城市,也是犯罪率最低的城市之一。

看其著名人物中有OSU校长Gordon Gee、捷蓝航空公司创始人大卫·尼尔曼、万豪国际酒店负责人小马里奥特、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等。

我们由一个日本和新加坡的传教士带着参观了她们的各个教堂。一个老教堂的一面墙是管风琴,有一万多个管子,巨大的教堂不用话筒声音也很清晰。传教士给我们表演了在台上撕纸片等,诺大的教堂听得非常清楚。

 

网上摘抄:

“广场包括一个15座建筑的群体,其中有二十八层楼高的摩门教总部行政大楼,史约瑟纪念大楼,教堂历史艺术博物馆,家庭历史图书馆,以及一个有万人座位的会议中心等等。整座广场占地三十五公顷,全是与摩门教相关的建物”。

 

 

 

P1010976 P1010988 P1010989 P1010999

P1020014 P1020015 P1020029 P1020037 P1020049 P1020062 P1020067 P1020074

 

P1020102

P1020106 P1020109 P1020131 P1020142 P1020240 P1020247 P1020263 P1020264 P1020282 P1020299

黄石公园-大火

黄石公园的天气千变万化,31号上午参观诺里斯间歇泉盆地(Noris Geyse Basin)时突然下起大雪,随后开了不久又艳阳高照。见到前方山头似乎满是扬尘,车子开进去发现原来在下太阳雨,钻出太阳雨又见山间彩虹。

29号进公园时,但见四周的群山矗立着一根根关光的树干,都是被大火烧光了,车行几小时,仍旧满眼低矮的小树与高高的光杆并存,不是一个两个山头,而是整片的山脉,非常触目惊心。美国人似乎有的是树木,对这些过火树木也未加利用。很多景点都在介绍1988年的那场大火,火灾过后,这些树干矗立了20多年,一直留在这里,至今很多山头仍未恢复,恍如遗址,让我想起了圆明园的石柱。

 

摘抄:

1988年一系列灾难性的森林大火,使公园大部分区域暂时处于荒芜状态。火灾持续数月,一直到11月份由于潮湿的天气才被完全扑灭。消防员人工挖掘了1,054公里(655英里)的防火线,总计3,213平方公里(793,880英亩)受火灾影响,灾害区域大约占黄石公园总面积的36%。

 

image

 

P1010751

P1000793

 

P1010738 P1010740 P1010743 P1010745

 

P1010747 

P1000687

黄石公园-人与动物

这次没有见到很多动物,但人与动物的无隔离接触还是让人印象深刻,尤其当开着车窗拍野牛时野牛几乎贴着我的相机走过去时。此外看到了难得见到的驼鹿,小鹿过河的场景也看到了,钓鱼的人也不少。

路边很多草地有人拿望远镜观测。

路边见到的大部分是野牛和鹿,传说中的狂奔的牛群没有见到,狐狸、狼也没见到。初始还有兴奋,到后面大家都懒得拍照了,只抱怨:又是鹿……又是牛……

网上摘一段:“生活在黄石公园的动物具有落基山地区代表性,包括野牛、麋、巨角野羊、鹿、驼鹿、黑熊、灰熊和土狼,还有多种较小哺乳动物。公园中栖息着数百种鸟类,其中有许多水禽。湖泊和河流中盛产鱼类。”

 

人与车:见到好几个骑自行车上山以及背着大包徒步上山的人。

image

 

野牛与车

 image

image

人与鹿

image

 

鹿与车

image

 

鹿与河

image

image

 

imag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