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归教授的博客

这几天看了几个不同海归教授的博客。

第一个是肖传国的。对其关注好多年了,最初对他被抓住不放还有些同情心:包装简历对现在找工作的人来说是必修之课;把国外的助理教授称做副教授尽管夸大不实,但也算是潜规则了;国内国外脚踏两只船的更是放眼皆是。及至到了“肖氏反射弧”真伪之辩,终于开始让人惊讶了,抛开专业细节不谈,他的理亏之处非常明显了,却仍能在其导师、身为院士的裘帮主力挺下对院士志在必得,所幸中科院最后终于没让大家大跌眼镜,让人看到中国的学术还是有些希望的。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明显理亏的肖传国竟然到法院起诉去了,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在自己家门口竟然把官司打赢了,留下了可以成为教案的经典判例,不得不让人对他的公关能力刮目相看。按理如此结果应该平衡他的心理了,没想到他又到北京去打同样的官司,结果官司打败了。

“肖氏反射弧”的手术如火如荼,但当我们习惯了如此惊天动地的三聚氰胺奶一直到今年还没全部灭绝,对任何伤天害理的事就都没有痛觉了;当我们习惯了周老虎、唐博士,对任何指鹿为马也就不觉得奇怪了。何况这个手术尽管数据和原理都大有问题,但还没把人治死。

但事情没想到最终以如此出人意料的形式结束。教授博导973首席科学家,头戴无数光环、手握上千万经费和雄厚的人脉,竟然变成了雇凶伤人者。打伤的第一个记者几个月没破案,仍不罢手,同样手段再去伤正在风头上的打假英雄。这一回,铁棒、钢管和羊角锤,性质大变再也翻不了身了。其实正如那个被打得深及头骨的记者所说,肖氏手术刀,猛于钢管与锤子。

逛肖传国的博客,想到斯人已经被拘,此地空余不再更新的博客,唯有下面的评论不断在更新,一种异样的感觉。想起去年隔壁小区夫妻吵架,男的杀了女的然后自杀,看女主人空留的博客和评论时,也是这样的感觉。

第二位是个老教授老海龟,去年底今年初听说他的博客的事情,但木知木觉没去了解到底是什么事情。如今一查,不觉让我心头发紧。不在于他所揭露的申请项目的黑幕,其实有了网络十多年的曝光,对任何领域任何黑幕都已经不觉得黑了。也不在于老教授是要为祖国奉献、一腔热血为中国的科研呐喊,还是屡受打击导致做傻事发牢骚断了自己的后路。让人心头发紧的是老教授所郁闷的事情。回国20年,在我们看来该有的都有了,名校首席和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市十大科技精英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各种科技进步奖、又身居高位,不管哪一项,在我们土鳖看来都是奋斗终身都无法得到的。然而就是这样的牛人,仍旧为申请项目而困顿,每年花三四个月时间精心准备写申请却屡战屡败,郁愤到六连败后于5年前给总理写信反映科研基金分配中问题,但总理看不到这封信的,“到他那个办公室就转到国务院的其他部门去了”,于是引来和部长的谈话。尽管老教授申请的是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与我们土鳖只要国家愿意留着我们做螺丝钉就心满意足了不在一个层面上,但如此让我们仰视的地位却仍旧和我们有着同样的烦恼,只能让人心头发紧:老教授这么好的条件都无能为力,我们作为土鳖,即使为祖国奋斗终身幸运地达到了老教授所拥有的这么多条件和资源中的一项,又有什么出路呢?五年后,老教授学术上接连遭到打击,重点实验室也被撤销,愤懑之下将5年前的谈话整理到博客上,连发数篇,就再没见博客更新了。

老教授很用心地回复各个博友的评论,难掩其内心的不平。看着看着,不禁心想,如果他信基督的话,至少不会这么愤懑了,于身心健康大有好处。感谢主,让我现在就想通了,不是到老了还纠缠于为祖国和人民奋斗终身而不得、“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心结放不开,做什么其实都是给上帝做事情,“常常喜乐,不住祷告,凡事谢恩”,这么想的话,哪怕失业了,主也会安排一个更好的工作的。做什么都是活着,享受上帝创造的万物最重要。

第三位海龟教授饶毅,名字如雷贯耳,属于大红人。故校也会不定期的群发他的文章,但一直没想起来到他的博客去看看。从老教授的博客中得知饶毅对他的博客文章有声援,于是找过去看了。谁知看了以后心头更紧了。海外工作22年,2007年回国,回国即出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身处京城脚下,近水楼台,“舆论将他的回国与上世纪50年代钱学森、郭永怀的回国相提并论,因为他们都是在海外成名后,壮年归国效力的科学家。”就是这样国家大力引进的红人,却在博客上说:“回国后,我申请过三次经费,两次半被拒绝”,最后成功的半次是用了我们小民无法借鉴的办法:“绕开同行专家,到跨专业的项目中,不立项而申请”。更让人看不到希望的是,涮掉饶毅项目的都是年轻人,不是年资高的刷年资低的,所以“问题也不会随人员老化而很快自然解决。”而海归也被同化了,“不是海归就比国内培养的更按国际标准”。尽管让我们更看不到希望,饶毅的博文出发点是很温馨的:“不是讲我经费问题,而是通过观察分析,看到年轻人更难”,至少,有人愿意为年轻人说话了,希望还是有的。饶毅说,“我非常不信二十年后中国科技经费还会用目前的分配机制,一定会有新的体制和机制出现,替代和改造不良体制、机制和方法。如果我们这一代不能完成,希望下一代、两代做成”。二十年以后,我已经快要退休了,所以还是谨记“常常喜乐,不住祷告,凡事谢恩”,保住饭碗,享受生活,寄希望于下一代吧。

Post a comment or leave a trackback: Trackback URL.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