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11月 2010

感恩节,黑色星期五

上周六晚上Tracy家聚餐。

周一晚上哥伦布动物园看灯,不像国内城隍庙元宵节观灯那么多姿多彩,这里全部都是勾勒轮廓的彩灯,显得简单了些。但整个动物园的树上到处都装饰上了,还有各种动物造型,倒也很壮观。尤其湖的周围,色彩缤纷。此外有些树上把这种简单的彩灯集成一束一束悬挂起来,很有创意。更让人惊喜的是,整点时分,湖边突然音乐响起,湖周围的彩灯和着音乐的节奏突然全部动了起来,青蛙在跳跃,树在摇摆,随着音乐时快时慢,引得很多人跟着音乐的节奏跳起舞来,原来这些彩灯全部由电脑控制。虽然简单,但效果却让人耳目一新。

周四中午学校在Ohio Union举行感恩节午餐,无论谁都可以携带家人朋友免费领票。舞厅中安排了可容纳1500人的座位,我们赶12点的一场,大概有一千多人。两点一刻还有另外一场。自助餐,大约50多名自愿者给大家夹菜。由于人实在太多,分成了ABCD四个区,有主持人调度哪个区第几桌到第几桌开始去夹菜。开始之前还有热身,主持人分别叫ABCD四个区,四个区的志愿者分别和着主持人叫着并做经典的OHIO造型。接着我们四个区的吃客也和着并做造型。

吃的中间校长到每桌致意,大家纷纷和他合影。

昨天周四晚上去一户伊朗人家聚餐,有两个人20年前来自台湾,对大陆的很多概念竟然还停留在毛泽东的时代。

今天是黑色星期五,以前只知道黑色星期五病毒,没想到它原来是一个节日,是美国人购物最疯狂的一天,各大超市都在促销,比圣诞购物还要疯狂。我在家留守看着女儿,而原本早睡晚起的家人也破天荒跟着邻居一帮人夜里3点半就出发去商场血拼去了。

网上摘抄:

“黑色星期五”这种说法在上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费城,用来描述感恩节过后的周五,购物者涌入城市的商业中心,导致交通拥堵,给交警和出行司机都带来不小的麻烦。不过,这样的好日子对商家们说是绝对不会放过的。(http://news.sina.com.cn/w/2010-11-26/152421539389.shtml)

黑色星期五源于西方的宗教信仰与迷信:耶稣基督死在星期五,而13是不吉利的数字。两者的结合令人相信当天会发生不幸的事情。星期五和数字13都代表着坏运气,两个不幸的个体最后结合成超级不幸的一天。所以,不管哪个月的十三日又恰逢星期五就叫“黑色星期五”。(http://baike.baidu.com/view/1951.htm)

黑色星期五就是一种文件型病毒,它是个早在1987年秋天就被发现的老牌PC机病毒,流传最广,变种很多,别名也多。除了它的多个变种之外,基于其发展出来的其他病毒也最多。(http://baike.baidu.com/view/1951.htm)

ALIM3359

ALIM3496 ALIM3501 ALIM3502

从《河殇》到牧师

 

周日看了远志明的布道系列片,之前听介绍才知道他是《河殇》的撰稿人之一。

高中时看的《河殇》,那时还没有计算机网络,对外面的世界也没有太多的了解。《河殇》一改传统的电视节目形式,以我们从未见过的电视政论片的形式颠覆了我们长久以来被灌输的各种思想。节目本身的独树一帜加上高层领导的倡导,风靡一时。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之后看到了各种对节目的抨击。尽管节目本身也确实存在一些硬伤,但在内心深处,《河殇》的确是一个里程碑。

一直没留意《河殇》的撰稿人和编导,如今借着远志明关注了几个:编导夏骏,那时才26岁。后来做过CCTV《新闻调查》制片,最近做过上海世博会顾问。五个撰稿人中,苏晓康、远志明、谢选骏和张刚到了美国,现在仍经常听到的王鲁湘在凤凰卫视。来美国的不少信了基督,远志明更是成了正式的牧师,并成立神州传播协会,专门从事布道。

听他的演讲,条理思路非常清楚,非常幽默,信息量大,有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思想,和国人的生活贴得非常紧密。是至今听到的最好的演讲。尽管对他有很多批评,但毫无疑问其对知识阶层的宣传效果很有力量。

查远志明的信息时,发现之前看过的一个光盘纪录片《十字架—耶稣在中国》也是他的作品。这个七八年前的纪录片虽然没有他的演讲那么有力量,但当时看这个纪录片时惊讶地发现原来吕丽萍也是基督徒,并在纪录片中接受采访,她原来可是共产党员。一开始还不大相信,后来看了她的博客,果然是不折不扣的基督徒。最近碰巧看到她得了金马奖,获奖感言也是感谢上帝。

给女儿下载孙进修讲故事时发现孙敬修从小就受洗了,不过在小女儿病死等接连打击下放弃了信仰。

这里的人一直说中国有一亿基督徒,和我们的直观感受相差太大。查了一下,说法不一,据说中国基督教会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是2千万,美国普度大学根据中国零点研究咨询公司2007年的统计经研究估计最多3300万,信仰基督新教的有3千万,信仰天主教的有3百万,1千3百万受洗。“还有4000万人虽不认同基督教的人却相信耶稣的存在,并且参加过基督教的宗教活动”。《南方周末》2009年披露部分美国人的估计——约7000万,《纽约时报》引述香港媒体则称超过1.25亿。

感恩节遐想

感恩节是国定假日,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休假两天,和国内的春节一样,不管多忙,这时都要和家人团聚。

感恩节原意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早期的印第安人一年举行六次感恩节庆祝,但目前庆祝的感恩节源自印第安人与新移民一起欢庆丰收。当初首批不忍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乘五月花号船于1620年冬天来到美洲,饥寒交迫中只有50多人活下来。是印第安人教他们生存之道,并在印第安人的土地上建造自己的村庄。第二年新移民得到丰收,与印第安人欢宴三天。

兄弟情谊持续了近50年,新移民反客为主,最后新移民灭了印第安人,老酋长的儿子菲力浦王以及他的部落被残忍消灭,让人不甚唏嘘。“拼必死之命,殉必亡之国。”华夏文摘二○○八年五月十六日歪脖子树的文章中有一首诗:
   恩人已当仇人灭,
  后世枉说感恩节。
  不祭酋长一碗酒,
  火鸡烤透也泣血。

今天的感恩节已经褪去了血腥的历史,一派祥和气氛。

吃火鸡是主要的传统,我们也分到了一只完整的火鸡烤了吃。尽管感恩节尚未真正开始,各种聚餐已经应接不暇。昨天晚上在Tracy家中聚餐,来自各个地方的人差不多有30多人。今天中午又在隔壁的教堂聚餐,房东所在的教会和一个韩国教会在一起举办感恩节聚餐。25号则是学校组织的大聚餐。

Tracy家有五个小孩,家里还搭了一个迷你剧场,晚餐后五个小孩躲在幕后给客人表演了手偶,相互配合演了完整的一个故事。五个小孩中有一个是从中国的孤儿院领养的,看着她和家里其他几个小孩一起开心地疯玩,很让人感慨。在中国,即使有父母养着的小孩都被天朝当作负担,希望生得越少越好,不要说她这种养在孤儿院的小孩了。而且她从读书开始就将面临着残忍的学习竞争、高考和找工作。而在Tracy看到这个小女孩的那一刻,她仍旧是她,但上帝之手却让她未来的命运天翻地覆。虽然有五个小孩,她仍旧是家里的宝和社会的宝,美国国籍使得她哪怕一贫如洗也会衣食、上学、医疗无忧。家里更是堆积如山的玩具,亲密无间的兄弟,地地道道的英语口语,都是在国内万般努力而不可得的。而且等她读书时将是轻松无比的学业,上大学的门槛也低得让人惊讶,拿到的文凭还比国内吃香。回想她在孤儿院的情形,不得不残忍地想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她长大以后肯定是感恩美国人民了,只是对于她的亲身父母和出生地,她为离开而感恩还是遗憾呢?

聚餐中还碰到一个中国面孔,聊起来他主动说他出生在美国,但妈妈是中国人。问起在哪个城市,他说在台湾台中。心中咯噔一下,本来以为是大陆的哪个城市。然后心中对自己为什么会心中咯噔一下感慨了一番:到了国外,虽然年老的台湾人都很认同中国的,但同龄的或更年轻的,问起来是不是来自中国时,大都会说“No”,然后说来自台湾。好一点的最多把“No”去掉,只说台湾。总之即使认同中国的人在潜意识中还是把中国和台湾当作并列的词汇。如今碰到一个潜意识中先说中国再提台湾的,反而不习惯起来。

上帝给我们的礼物

马上到感恩节了,刚来美国时受到很多素不相识的基督徒的帮助,有人夜里开车到机场接并让我们暂住几天过渡,有人开车帮我们一起看房、签合同,有人定期开车带我们去买菜,而家里的各种家具和小孩的玩具也都来自基督徒的捐赠。心想真得好好感谢人家,感谢人家给了这么多东西,帮了我们这么多。然后一个词从头脑中冒出来:Thanksgiving,感恩。以前学这个单词时就在想“感谢+给予”当然就是感恩啦。我们现在正是感恩状态。不过基督徒经常说:不用谢我,感谢上帝就行啦。想想也是,从他们来讲,帮助需要的人是上帝赋予他们的使命。从我们来讲,要不是上帝,我们也得不到这么多照顾啊。再想到感恩节,以前只单纯地学习Thanksgiving这个词,没把感恩、感谢给予和上帝联系起来,现在看来这中间的关系真是微妙。

有一天看到有篇文章提到:过去不可改变、未来不可知、“现在”就是上帝给我们的“礼物”,一些网友也用这个作为签名。初看到时心中咯噔一下:原来英语里Present一词既有“现在”又有“礼物”的意思, 以前分开学时竟然没注意到这两个读音不同的词其实在英语中是同一个词。这么奇妙的巧合,真像上帝安排好的一样。

在教会,一个老人对我讲起了繁体字的“爺”字。这个词上面是“父”字,下面是“耶稣”的“耶”字。我电脑里面一查,果然如此,而且两个字所组成“爺”字也有父的意思。《花木兰》“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一句中“爺”就是“父”,“爷”字的在汉英字典里翻译出来也是Father。这样一来在某种意义上有点像基督教中“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感觉了,天父、耶稣、Father,真是巧合得很,不知是上帝之手造了这个“爺”字还是当初翻译的人有意选择了“耶”字。

人生取决于所看过的书、所遇见的人和事

聊天软件中很多好友都挑选自己最中意的警句作为签名并时常更新,不经意间成了一道变化的风景。回想一下刚读到时最打动我的时哪句?头脑中映出了两句:

1. 观念决定信念,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

句句有力,都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印证。只是太长了些,记不住。

2. 你的人生取决于你看过的书和你所遇见的人

这一句倒是简短,而且也是一下子让人想到很多引起共鸣的事情。回想过去,所有的快乐、所有的成功其实都是因为在适当的时候碰到了适当的人或看了适当的书;而所有的不快和郁闷也都是没有碰到适当的人或没有从书中得到适当的教诲。

网上查了一下,是安东尼.罗宾的语录。

我将其改编了一下:人生取决于所看过的书、所遇见的人和事,当作自己的签名。这里的书其实是广义上的,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都影响着我们的人生。按照高中的所学的哲学,一个是间接经验,一个是直接经验。这组成了我们的现在,也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观念决定信念,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但观念、眼界、思路、细节、性格、态度不是从天而降的,其实都是由我们所看过的书、所遇见的人和事逐步影响发展而来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人生就应该多看对自己有益的书、多接触各种人、经历各种事。世上没有天才,大家都差不多,造成大家最终产生差异的归根结底就是所看到的、所经历过的各不相同而已。

用这两句警句的好友,一个是小C,一个是小Y。放在一起突然发现两个人的名字竟然像是一家人一样,都是很主旋律的名字,而且末字相同,中间一个字组成“荣耀”一词。

本以为这已经是终极的道理了,一日,一个学生看到我的签名突然问我: 那什么决定人生会看过什么书、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呢? 这倒没想过,我只得说那得靠际遇和把握际遇啦。这个答案我也不满意,际遇又是靠什么决定的呢?又如何把握呢?

一日猛然想到上帝,一个人投胎在哪里决定了他自己做主之前所碰到的人和事,而这些决定了他之后的观念、眼界、性格和态度,进而决定了他以后有自主意识时对际遇的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说,上帝掌管一切是对的。

按照高中所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性原因,外因为次。观念、眼界、性格和态度其实都是内因,它决定了对同样的外部环境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从而决定了我们的未来。而从上帝的角度看,内因其实是上帝赋予的,上帝让我们投胎时就已经命中注定我们的内因了。

难道人自身的努力就没有用了? 其实不然,人自身能够上进、积极进取,其实也是取决于自己所看到的、所经历过的,也是上帝赋予的财富。

又想起好友名字中“荣耀”一词,两个不相干的网友,这么奇妙地组成了“荣耀”一词。这个词其实在教会每次都听到,一切荣耀都归于主,上帝用我们、让我们做事也都是为了荣耀主的名啊。

炸弹威胁

一个新同学离婚了,感慨这两年突然听到了这么多老同学、新同学、老同事、新同事的离婚消息。

一个好友报告说上海的大楼失火了,死了几个人。后来才发现死亡人数不断上升到几十个了。

正感慨着,一早收到OSUToday邮件,以前每次都跳过去,今天看到标题有“Safety message“字样,遂打开来看看,没想到是说校警收到FBI警报,学校的主图书馆和三个实验室有炸弹威胁,校警在和FBI及消防部门一起调查。本以为是过去时,仔细一看是现在进行时。于是骑车过去看看。

难得的阴雨天,学校里到处是警车,几幢楼都已经用黄线拦住,人都疏散了,楼里面灯在闪,反复播放着语音提示。尤其三个实验室,就在计算机楼后面,从我的实验室所在楼开始,连续几幢楼都封闭了。楼边马路上塞满了各式汽车,看车上的文字,有消防部门的Bomb Squad, EHS Respond Team等。

 

ALIM3311

 

 ALIM3315

“破案”手记

TroubleShooting(故障排除)是我的老本行——不管是做网管还是做开发。TroubleShooting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就像破案,抓住各种线索、没有线索也要制造线索,一点一点地剥开真相。

导师交过来一个难破的案子,尽管我心里在说:“这不是我的份内之事”,但其实我这前半生又做过多少份内之事呢,还不是有啥事做啥事,这回就发扬一下国际主义精神吧。更重要的是,哥已经七八年不在江湖,江湖上早已没有了哥的传说。看看这案子似乎不难,重出江湖拿来过过瘾也不错啊。

首先要去案发现场。到处打听去案发现场的路,却发现这个案发现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原来是一个虚拟的机器,而且这个虚拟机寄宿在哪里也不知道。只通过邮件联系上一个学生,这个学生说硬盘坏了,正在将虚拟机迁移到另一台宿主机器。这台宿主机器在哪里、谁来管?没有人知道,都是远程操作。拖了很久,终于迁移好了,给我一个地址、一个账号和密码,于是可以通过SSH远程连上去了。

能看到现场是激动人心的,仿佛战士又来到了战场,但我所看到的其实都是幻象。这比阿凡达还要虚幻,纳美人尽管接触的是地球人的化身,起初对真正的地球人在哪里、长得什么样一无所知,但毕竟纳美人所看到的化身是具体的、可触摸的、真实可见的。而我所看到的虚拟机,存粹是我自己的电脑中显现的一个窗口。我只知道,地球的某个角落,有一台计算机假扮着各种不同的机器,模拟各种不同操作系统的响应,把一幅幅信息发给不同的人,让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在和一个真实的计算机打交道。这倒有点像人工智能中的图灵测试,只是现在这台计算机不是在模拟人的智能,而是在模拟另外一台电脑。

进了现场才发觉里面用的操作系统是Linux,不是我平时用的Windows。天!哥不用Solaris都n年了,linux更只是摸过几次。依稀记得cd, ls -al等几个简单的指令,找学生要了启动游戏的指令,就准备还原现场了。一个启动命令发过去,突然看到提示,Jess过期了。呵,原来这个案子这么简单。赶紧google,下载,上传。碰到问题了:怎么将我下载的新的Jess上传上去? 以前这可谓举手之劳,但这台电脑没有装FTP, 也无法运行浏览器。而且我的账号也没有权限安装。想到找个中间服务器倒一下,但离开故校多年,早就没有故校的FTP服务器的账号了,最后还好想到母校的服务器上有个账号支持FTP,终于把软件从我的机器中传到母校,再从母校下载到游戏服务器。搞定。

一切风平浪静,用了一段时间却突起波澜,游戏服务器又连不上了。急着要用,导师限时一天之内搞定。

这时真是后悔当初接了这个烫手山芋。破案最怕的就是限时,对我们一线的警察来说,不计时间和成本的话其实没有破不了的案子,只是时间和投入的多少问题。就像方玄昌遇袭的案子拖了很久也没破,但同一批人再袭击方舟子时,上头一下决心,很快就破案了。但如今一天之内就要搞定这么没有头绪的案子,确实有些天方夜谭。

再去现场,这一次的案子非常棘手,连游戏的第一关:网页都上不去。做网管最拿手的是重新启动,重启Web服务器,没有权限;重启整个操作系统,又没有权限。就像一个警察到了枪战现场却没有枪,空有力气使不出来啊。谁给我超级用户口令?幸好有网络,群发邮件,可惜学生都在上课,等到中午时分终于等到了口令。n年没有做过超级用户了,此时的我,就像电影中被缴了枪的警察又重新搞到了枪,再也没有能阻挡我的障碍了。有了超级用户,就可以说没有任何搞不定的事情了。真正的破案终于开始了。

重启、再重启,没有效果。查看日志,找不到蛛丝马迹。

当破案没有线索的时候,一种做法是走访目击证人,搜集线索。幸好现在是网络时代,不用自己去跑,只要继续群发邮件,等学生下课后看看大家做过什么就行了。不过对学生不报太大希望,因为问题的复杂性在于经过几届学生经手,每个学生都只知道其中一个非常局部的信息。

在等待大家的回音时继续创造条件制造线索,寻找犯罪嫌疑人。

大胆假设:Web服务器软件坏了。

小心求证:自己编一个最简单的Web服务器,结果仍旧连不上。

继续大胆假设:学校网管设置了防火墙把这台机器封了。

小心求证:学校的网管都不知道怎么联系,还是先从自己做起吧,查这台机器的防火墙设置。

没有图形界面,一切都靠命令行,仿佛回到了原始社会。搞不清这台机器用了什么防火墙,就从最常用的找起来吧。虽然n年前在路由器上配置防火墙的技能已经炉火纯青了,但如今除了基本的概念以外,实际的命令早就忘了,而且现在是在Linux上配置防火墙,连Linux本身都不怎么熟,对其防火墙就更是一头雾水了。万能的Google,终于让我搜索到Linux上常有防火墙的配置文件。虽然看不懂也理解不了其中的指令,但依靠胆大心细,照葫芦画瓢,比照着修改,终于把80号端口放行,可以通过浏览器能访问了。

满心欢喜地运行游戏客户端,结果却仍旧连不上服务器。

得看游戏的运行机制了,缺少文档,还好游戏有源代码,尽管时间紧急,但择要地读了一下代码还是看出了一些端倪。加上最原始的调试手段:加上打印语句进行跟踪。终于发现游戏服务器打开一个端口后就不再走下去了。

大胆假设:防火墙把游戏客户端和服务器通信的端口也封了。

小心求证:防火墙上放行后,果然可以连接了,但所有的游戏帐号都无法登录。

大胆假设:防火墙把服务器上数据库的端口也封了。

小心求证:,循着踪迹跟踪过去发现连接数据库时就出错。google查到MySQL默认端口,将其放行。

但仍旧无法登录,看来还有其他原因。

大胆假设:数据库配置有问题。

正要去google,走访目击证人搜集到一个重要线索:数据库root密码被改过。终于找到原因了,但密码保存在哪里呢?在浩瀚的文件里哪个里面有数据库密码?用password检索的话有很多文件都有这个词。最后根据出错提示猜测犯罪嫌疑人,这时候警擦的直觉就很派用场了。这个文件抓来以后一看,果然有个地方有密码。

终于进了游戏了,但游戏中间突然提示缺文件。全局搜索也没搜索到所缺的文件,继续根据出错提示猜测,原来还有另外一个文件也保存有数据库密码,得一起修改掉。看来这个游戏设计得有问题,密码明文保存在这么多不同的源代码里面。重新编译部署,游戏终于可以玩起来了。

夜深了,但人很兴奋,一个难缠的案子初步破掉了,这个案子要综合用到网管和编程的知识,涉及Linux系统、防火墙、DNS配置、SSH、Apache服务器、Jess引擎、Java编程、DarkStar,幸好我刚工作时同时做过网管和编程。尽管很多知识和技能都荒废多年了,但这些领域的基本的原理和基本概念并没有变化,在强大的google的帮助下竟然依靠七八年前的知识在半懂不懂的状况下自己动手破了这个案子,八年前自己编写的一些小工具也都还能派上用场。

做网管,其实挺幸福的。

都是时差惹的祸

正用着电脑,Windows很人性化地提醒夏令时11月7号2点结束,方发觉又得换时间了。从中国来到美国,被时差弄得七荤八素,如今再加上夏令时,更是让不谙数字的我彻底晕倒。

年初乘飞机来美国时首先给我来了个下马威。在国内习惯了全国一个北京时间,没料到美国各个州的时间还不一样。来美国要倒三架飞机,每次换飞机时当地所在的时区都不一样,而要命的是机票上所标的都是当地时间。这可让我有些懵,自己手上戴的表不知道该怎么拨,就像废铁一块了。下了飞机就到处找钟看当地时间是多少(大概飞机里的广播也会播报当地时间,但刚来美国时还不适应英文播音),然后计算至下一辆飞机登机还有多少时间,生怕误了飞机。上了飞机以后,也算不清飞机飞多久会降落,心里一直不踏实。看着机票是1点起飞2点降落,但实际上由于时差可能会飞好几个小时。

到了美国继续写博客。以前在国内跑来跑去也没有时差的问题,写博客从来不会关注时间问题。如今换了国家、相差12个小时,这个日期就有些乱了。写了一段时间博客,发现今天写的博客所标的时间却是第二天,这才知道博客网站上要把时区设置改一下才会按照新的时间来显示。改完以后,心里疑惑更多了:时区换了以后,以前写的日志时间也也换成新的时区来显示了么?如果换了的话,我想找在国内某个周日写的博客的话,还得计算一下时差才能找对。如果不换,以前写的日志还是按照国内的时区显示时间的话,虽然更符合人的习惯,但就有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看日期两个博客是同一天同一时间写的,但实际上是相隔十几个小时的时间呢。更大的疑惑是,我博客的读者有的来自国内有的来自国外,如果他们同时发表评论,到底显示的时间是哪个时间? 再考虑到夏令时问题,就更混乱了。再考虑到不同的博客网站处理方式可能不同,我只得干脆做鸵鸟,不去想它了。很同情博客网站的软件开发人员,我可以做鸵鸟但他们肯逃不过去,不知道他们的头脑里要转多少个弯才能把这些理清楚把软件开发完善。不过有几次我倒是发觉从日期上看,一篇博客还没发表,这篇博客的评论倒是先出来了。都是时差惹的祸啊。

在美国住了几个月后到黄石公园旅游,飞机上也一边飞一边拍。现在照片管理软件都比较牛,可以按照拍摄时间自动排序。但由于下了飞机时要把相机的时间也按照新的时区调整过去,结果照片中的时间也混乱了。新买的相机考虑到经常要改时间,有个飞行模式,但仍旧改变了不了连续拍摄时日期混乱的问题。

碰上各种节日,困扰就更大了。现在不管手机通信还是网上聊天都很发达。朋友过生日,得考虑朋友人在国内,得提前一天把生日祝福发过去,如果按照美国的时间来的话可就晚了。但如果国内的朋友人在国外、甚至和我不在一个时区,应该什么时候发祝福?又到了考研我可怜的计算能力的时候了。在美国过中秋,应该按照国内的时间来过,否则和国内的父母视频时中秋就已经结束了。但在美国过圣诞肯定应该按美国的时间来过吧,不过国内过圣诞时可从来不考虑美国的时差,所以注定无法和国内的人同时过圣诞了。

Windows比较智能,可以设置“自动调整夏令时”,但我还是有困惑:如果我今晚跨越2点连续工作的话,是否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文件两个版本,一个文件所标的时间是1点,另一个文件所标的时间1点半修改过的,但其实可能日期为1点的那个文件更新一些,是最终版本。

又睡这么晚,家人又在抱怨。但被时差折腾晕了以后,我突然对中国人养身的传统“早睡早起”迷惑起来。别看我11点多还没睡,但如果不是夏令时的话,现在才10点多,算是早睡了呢。又一想,再考虑时差的话,如果美国像中国一样大家都使用同一个标准时间,说不定现在才七八点钟,哇,现在就睡觉是多奢侈啊。但反过来一想,一个注重养身的人在国内某些地方10点准时睡觉,貌似早睡早起了,但其实如果按照当地时间的话说不定已经12点多、属于熬夜了呢。

或许,早睡早起只是一个数字游戏而已。

最牛的是微软

再牛也牛不过微软啊。

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们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在相应软件公司全面和我们合作之前,我们决定对所有安装GTalk、飞信、QQ等非MSN聊天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Windows,对所有安装Firefox、遨游、360安全浏览器等非IE浏览器的电脑上停止运行Windows,对所有访问Google任何网站的电脑上停止运行Windows……

万圣节-继续讨糖

上周五,Grange Insurance Audubon Center举办第二届万圣节庆祝活动,记忆中除了COSI外第一次参加收费项目,但只要一美元,产出远大于投入。地方很大,有各种做手工,礼物、饼干随便拿,各种糖果、冰淇淋、爆米花、饼干随便吃,还可以自己烤糖。

看到了真正燃烧木材的壁炉。

P1050368

门口是Scioto Audubon Metro Park,里面有免费的攀岩,可惜要自己带器材。

P1050420

 

周六,学校国际事务办公室举办万圣节庆祝。人气很旺,除了各种游戏和手工,还可以用他们的衣服拍照。

 P1050475 P1050478 P1050536

 

 P1050554

 

周日,去GrandView讨糖。这里每家都坐在门口发糖,而且大部分是巧克力。连警察都开着警车在马路上开一段发一段糖。以一分多钟一家的速度讨了一个半小时,直到小孩撑不住为止满载而归。天黑了,有些家门口

P1050600 P1050604 P1050608

P1050628

P1050660

P1050691 P1050710 P1050729 P1050733 P105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