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3月 2011

春季学期第一天,汽车到手

昨天一早,春季学期第一天,旧车到手,车钱1600刀,换Title手续费125刀,车牌连税手续费52.25刀。终于成了拥车一族了。
和国内不一样,这里交规几个选择题一做就可以拿个临时驾照在会开车的人监护下开自己的车,以后考驾照要用自己的车考。感觉有点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味道。
上海一个车牌可以在这里买两辆车了。再看房价,多年以前看到网上有篇网文,大约是《上海——百万富翁之城》。大致是说看着上海一幢幢高楼,楼里每套房子都是一两百万,真是人人都是百万富翁啊。其实换算成美国的旧车的话,是人人都拥有一个一百多辆车组成的私家车队啊。但经融危机一来,房价反而逆势上扬翻了个倍,于是还没买房的光损失就是一个百辆车的车队了,而且每年还要交学校几万房租。
去年,邻街的一个学生花了500刀买了一辆旧车,还有个熟人的旧车1000刀想卖给我们,没敢买。
最近一个熟人有1000刀的车卖,本来已经试过车了,但这时来了这辆1600刀更新一点的车,车况要好很多,于是就这辆1600刀了。

我的博文谁来看

赫老英雄出口成诗,一首《我的小诗谁来看》引来众多游客
小小后辈击键为文,一篇《我的博文谁来看》记叙新旧网友

我的博文谁来看?
自己看,
不求首页和精选,
生活点滴记片段。

我的博文谁来看?
同学看,
相隔万里博文牵,
适时鼓励发感言。

我的博文谁来看?
同学小孩看,
一扇小窗看世界;
新老学生看,
相互沟通能共勉。

我的博文谁来看?
同事看,
惺惺相惜得共鸣;
亲朋看,
默默留痕心意现。

我的博文谁来看?
党员看,
借鉴教会搞活动;
群众看,
发发牢骚埋埋怨

我的博文谁来看?
网友看,
来者为友无贵贱,
相知不必曾谋面。

新版皇帝的新装:上帝解决闯红灯问题

皇帝的新装,自以为看懂了,但这些年才发觉竟然没看懂,现实中的各行各业远比童话精彩和复杂得多,从打信息差的海归、周老虎、学界、政界、商界……,这些年不断出现童话中的皇帝,但都不是小孩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事实后故事就结束了,故事才刚刚开始。更复杂的是,有时候不穿衣服的皇帝反而让人有些同情,但同情皇帝又明显有违大是大非。

 

这个话题足够写一本书了,想了很多类比,最后发现闯红灯最能说明问题。闯红灯是个隐喻,大到贪污腐败、弄虚作假、学术不端,小到有没有把不是真正用于做项目的发票拿到项目中报销了、有没有做作业参考过别人、考试时投机取巧过、找工作的简历有没有掺水……

 

引子:

话说上帝创造人类,让人们穿过一个又一个路口奔向一个流着牛奶和蜜的地方去生活。又派摩西与人类立法:不许闯红灯,闯红灯的代价是死。于是万民遵守,不敢违逆。

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的天朝人民有人受伊甸园那蛇的引诱,在红灯未灭时就闯过去。就像当年亚当夏娃吃了上帝不允许吃的禁果变得有智慧了一样,这些人闯了红灯以后发现天并没有塌下来,反而比别人更快地到了流着牛奶和蜜的乐土。

后面的故事就越来越复杂了。

皇帝:

先到乐土的人自己吃不完牛奶和蜜,就开始跑马圈地,成为贵族。越是后到的人就越来越吃不饱了,于是大家都拼了命地向前奔,想早点分到一杯羹。有的人奔的时候还会踹人家几脚,因为少一个竞争对手以后就多一份牛奶和蜜。

到了乐土的人也鱼龙混杂,有的完全靠闯红灯过来的,有的不闯红灯靠自己刻苦努力跑得快也比别人先到了,有的则一出生就生在了乐土,靠着父亲李刚不用走路就享用牛奶和蜜了,有的则认识乐土中圈了地的人,反正给他留了一份呢,不紧不慢过来就行了。

闯红灯的情形也很复杂,有的人拿捏火候,绿灯刚灭的刹那冲过去。有的人打擦边球,黄灯闪的时候就闯。有的人则视红灯为无物,不管什么灯,见路口就冲。

闯红灯的人也很复杂,有的人本性如此。有的人一开始几个路口还循规蹈矩,后来看了大家都在闯红灯,最后终于也随大流起来。有的人一生小心谨慎,临退休了,终于也跟着人群闯了几个红灯。

有人还是谨记着摩西的教诲的,闯红灯的代价是死,宁愿吃不到牛奶和蜜,宁慢十分,不争一秒。但这时乐土中的人利用权力订了个规则:末位淘汰,每天评比一次,凡是跑得慢的几个人就直接淘汰出局。于是坚持从来不闯红灯的人逐渐都被淘汰了,但也有极少数几个天才本身奔跑速度远超常人,即使不闯红灯,最后竟然也快到了乐土了。乐土中的人一看,不得了,这家伙这么异类,这么洁身自好地过来难道想动一动我们?越想越不放心,于是设了个局,把红绿灯做个手脚,等他刚进路口,马上把灯调红。于是大家彼此就都放心了。

 

小孩:

童话里的小孩来了,这个小孩从天朝之外海归而来,或者生在天朝但长于温室、刚出温室不久,满怀纯洁的理想,眼睛里进不得沙子。一看天朝,不得了,怎么大家都在闯红灯,于是就叫起来:看,某某皇帝闯过红灯!

 

童话之后的故事:

 

后面的故事就更不是安徒生能想到的了,因为太复杂了。

 

皇帝的反应:

有的皇帝大声宣告:我没闯红灯。于是小孩一较真,搬出路口的摄像头记录,十年前的某月某日几点几分在某个路口闯了红灯。皇帝傻眼了,原来人的一举一动上帝都记着的呀,看来果然有上帝的末日审判。但皇帝仍旧睁着眼睛说瞎话,具体台面上的理由么一百个皇帝可以列出一百条不同的理由,就不一一列举了。内心深处的理由么一二三四一百个皇帝可以列出一百条,也不一一列举了。

有的皇帝默不作声,一切照旧,不理不睬。

有的皇帝马上讨饶,道歉认错。

……

 

围观人群:

对于不承认闯红灯的皇帝,于是大家围观,有的从数学上证明皇帝闯红灯了,有的从哲学上论证,有的从心理学上分析,有的从历史上分析,有的从法律上探究,有的从物理上做实验,有的提出一整套算法,有的人发表文章:皇帝为什么不愿意认错? …… 无论如何,皇帝一口咬定自己没闯红灯。

对于马上讨饶的,大家反而疑惑了,怎么这么快就招了?于是一人肉,呵呵,原来不光十年前闯过红灯,还有九百九十九个更多地闯红灯记录。再一人肉,呵呵,原来不光闯过红灯,还犯其他的事情呀。

 

故事的结局:

根据皇帝的不同而不同。

有的影响太坏,口碑很差,领导一发话,按律法处死,大家拍手称快。

有的也被按律法处死了,但大家都明白,闯红灯虽然是事实,但只是一个借口而已,谁让这个人是个需要被铲除的异己呢。

就事论事,有的皇帝资源丰富,封锁消息,买通网站,把一切都抹掉。

有的熟谙危机管理,死扛到底一声不吭,最终不了了之。

有的靠着乐土中大牛的力挺,分毫不伤。

有的抓个下人顶罪,自己全身而退。

 

也有的还没到跑乐土就被小孩抓住了一次闯红灯,于是很委屈:我只是一个小不拉子,连牛奶看都没看到一眼,你抓我做甚。小孩说:你闯红灯是事实对不?闯红灯的代价是死,这是世界公认的,对不?这就够了,否则闯红灯的风气怎么能好转。

有的一生只闯过一次红灯,虽然人的本质非常好人,但碰巧被小孩抓住,于是也死了。死的时候说我冤啊,那么多坏人闯红灯不知比我严重多少倍,怎么让他们在乐土活得好好的? 小孩说:谁叫你正好被举报了呢,闯一次是闯,闯一百次也是闯,别五十步笑一百步了。

有的只是随着人群走,有的是快被淘汰时不得已闯了几次红灯。于是大叫:我是制度的受害者。小孩说:谁叫你不幸生在天朝呢。

……

故事的影响:

 

童话中的小孩是必须出现的,否则n年以后整个天朝不堪设想,那时各行各业都将是随便抓100个皇帝毙掉,最多有一个冤枉的,而且这一个还是因为出道不久还没来得及闯红灯。

但小孩的出现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小孩出现以后,天朝中不管不顾闯红灯的少了一些,但只是做法更加隐蔽了,真正不闯红灯的皇帝仍旧逐步被淘汰,

天朝中秘密举报闯红灯的人多了,但既有正直的人举报为非作歹的人,也有小人举报正直的人。有人通过举报闯红灯铲除政敌,有人通过举报闯红灯泄私愤。真正想推动不闯红灯的好人反而不敢乱说乱动,因为自己以前也闯过红灯啊。纯洁无瑕的只有小孩子,但小孩子除了嚷一嚷谁又闯红灯了之外并没有权限。

 

上帝的解决方案:

上帝看了这一片乱局,叹了口气:你们这些人哪,弄得这么乱。谁叫你们当初不顾律法,弄得人人有罪。怎么办呢,上次我发个洪水把大家都灭了重来了一次,靠诺亚方舟留了几个种,现在看来还是不行。

我想赦免你们,但律法如山,我又不能无端赦免你们——诸葛亮还不得不挥泪斩马谡呢。算了,我豁出去了,让我唯一的儿子耶稣降临人世替你们赎罪吧,让他代你们死。你们只要认了罪,信了主,就通过耶稣的血把罪赎了,就得救了,就一笔勾销,就继续得到我的祝福,以后我就让你们能够进天堂。

 

回放:

上帝的失败的解决方案和成功的解决方案写在《圣经》的旧约和新约中。

旧约里,“创世纪”第6,7,8章,是著名的诺亚方舟和大洪水。“创世纪”之后的“出埃及记”中摩西就出现了。旧约寄希望于大家遵守律法,但这个解决方案失败了,人类毁约,摩西的律法约束不了人类,上帝眼看与人的约定不起作用,只得来个新的约定。

新约的核心就是认罪、接受基督、靠着基督的死和复活赎罪得救进天堂。“约翰福音”第八章讲了个故事:

一个女子通奸时被人们捉到耶稣这里来,按照律法,通奸应当用石头砸死。耶稣说:“你们当中谁没有罪,谁就可以第一个用石头砸她”。听了这话,大家一个个走了。年纪最大的最长先走了,年纪轻的最后走。(看来年纪越大闯过的红灯越多)。最后只剩下耶稣和这个女子,耶稣说:“我也不给你定罪。你走吧,以后不要再犯罪了。”

哥伦布艺术博物馆——艺术从孩子抓起

 

有几个月每天从哥伦布艺术博物馆骑车而过,但从未进去。昨天才知道原来虽然平时每人要10美元门票,但每周日哥伦布艺术博物馆是免费开放,停车也免费。于是今天去参观了一下。

各种现代艺术作品、各种绘画、油画等等和国内的差不多,而且也不让拍照。但大人小孩都可以参与的项目比较有特色。除了用布条做各种造型外,拍了一些照片。

 

上楼迎面见到毛泽东。

P1030667

 

小孩很喜欢的手偶剧场。有很多手偶可以玩,女儿也去即兴表演了一把。

 

 

P1030671

 

博物馆内景。

 

P1030683

 

博物馆内景。

 

P1030682

 

照着艺术品用橡皮泥自己捏各种雕塑。

P1030689

 

P1030704

Construct a Mobile。发挥想象力利用材料自己搭出各种作品。

P1030710P1030697

让大家用各种厨房用具靠磁性吸附上去做个大头。

P1030718

P1030724

 

制作一个混合动物。动物的身子、头、脚、尾巴都靠磁性吸附起来,可以自己组合一个新生物。

P1030729

P1030713

 

建造自己的堡垒。

P1030714

 

厨房用品。

P1030734

 

对着艺术品拼图。

P1030735

 

桌子上放一些静物,让大家自己摆静物造型。让我想到以前美术课上画过静物。

P1030736

 

苹果除了吃以外还能做什么?大家把自己想到的写到苹果上。有人说送给老师,有人说种了它,有人说喂马……

P1030737

YC澳洲归来话管理

 

image

 

YC的留言自成一篇,把我看到的但忘记写出来的都说出来了,我就不用动笔直接贴过来啦Smile

另外补充:银行卡有笔交易自己印象中没买过东西,和银行说一下,银行一个电话打过去,就说客户宣称没交易过,也没有进一步核实,交易就取消啦。

另注:此YC非彼YC Smile

波多黎各——大西洋日出、清晨、夜幕

实行夏令时的哥伦布七点还是天没亮的样子,这里不实行夏令时,五点出头天空就放亮了,看着远方的彩霞,忽然想到应该去看日出,就当晨练吧,赶紧收拾一下出发,向大西洋岸边奔去。结果赶上了日出的尾巴。

 

P1030448

P1030449

 

 

P1030451

 

P1030463

 

P1030491

P1030494

 

 

P1030507

P1030510

P1030522

P1030534

 

 

P1030539

 

P1030543

 

P1030548

 

P1030554

 

 

P1030555

 

Condado Lagoon

P1030559

P1030563

 

P1030565

 

P1030567

 

沉思者:

P1030572

 

水上漂:

P1030583

飞机飞过椰树

P1030584P1030587

 

San Antonio Cay

P1030593

P1030594P1030597

 

回到酒店。

P1030599

 

P1030603

P1030604P1030606

 

P1030610

 

吃早饭,开会。中午照例拿了盒饭到四楼边吃饭边看风景。

P1030637P1030640

 

前一天晚上拍的夜景。酒店边上的Convention Center。

P1030431

P1030425

 

San Juan Bay

P1030437

 

前一天大西洋边抓拍。

P1000344

波多黎各——穿着衣服游大西洋

 

大家都没带游泳装备,只有穿着衣服游泳了。

 

P1030299P1030409

P1030323

P1030334

P1030337

 

 

P1030351

 

P1030355

 

P1030361

 

 

P1030412

波多黎各:小土鳖入住喜来登

 

晚上洗澡分不清沐浴液和洗头液,研究了半天,发现有一瓶写着For Sheraton Only。于是晕了,搞不清Sheraton算洗头的还是沐浴的,只得查字典。一查,发现Sheraton原来就是经常听说的喜来登。心想这个酒店也和国内的酒店一样,连个沐浴液都傍个名牌,写着某某专供。后来一个激灵,想起Sheraton就是我住的酒店。敢情小土鳖住上喜来登酒店了,俺可从来没住过这么贵的酒店。

 

感谢上帝,感谢美国人民,开个会还让没有经费的人申请资助,结果一个电子邮件就给资助了,不光资助会议费、来回机票、出租车、吃饭补贴,还给住这么好的酒店。而且都是一人一间,不像国内开会时出租车拼车,两个人共享一间房。

 

会场过道。

P1030183

P1030184

 

P1030186

 

P1030188

 

圆桌会场之一

 

P1030193

 

P1030202

 

Tutorial

 

P1030224

 

和晚餐结合在一起的Project Demo

P1030238

 

4楼游泳池风景

P1030214P1030217

 

P1030209P1030210

 

 

圣胡安湾

P1030260

 

P1030269

 

P1030271P1030277

P1030276

波多黎各,北大西洋

转机Charlotte,候机厅吊着飞机模型。

P1030071

 

候机厅看远方的市区

P1030075

 

 

宾馆一角

P1030078P1030079P1030090

 

巨型邮轮

P1030102

P1030105

 

Cristobal Colon,哥伦布的西班牙名字

 

P1030106P1030109

 

北大西洋岸边的古城堡Castillo San Cristobal,1509年。

P1030119

P1030130

P1030124

 

P1030170

P1030162

 

P1030166

P1030175

 

圣约翰大教堂 San Juan Cathedral,西半球第二古老的教堂。

P1030178

美国的一国两制——波多黎各

要出差Puerto Rico,网上一查,中文名字似乎特别眼熟:波多黎各。先还以为是哪部香港电影提到的酋长国,再一查,原来是盛产环球小姐冠军的地方。看统计,美国7次夺得环球小姐冠军,委内瑞拉6次,波多黎各5次,列第三名。去波多黎各要不要办签证?连老美也不确定,最后我去学校国际事务办公室拿到书面材料:波多黎各属于美国领土,和在美国国内旅游没区别。从美国去波多黎各不需要办波多黎各签证,回美国时也不需要进美国签证。

 

波多黎各是美国领土,但又经常和美国并列,也不属于美国任何一个州。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有自己的宪法,但其1952年的宪法确认自己美属于美国内自治邦。波多黎各内部自治,外交、国防、关税等由美国控制,不需要向联邦政府交税,反而每年享受联邦政府的大量财政补助。公民拥有美国国籍,可加入美国社保体系,可在美军服役,可自选总督。但不能参选美国总统,其议会通过的法律如果违背美国利益,美国国会可以否决。

 

我想到了一国两制,想到了港澳台。于是查了一下波多黎各的历史:

 

波多黎各原先是印地安人的家园。1493年11月19号,哥伦布第二次航海时到达波多黎各,将其纳入西班牙版图。用圣经中施洗约翰的名字(西班牙文San Juan,圣胡安)来命名这个岛。1521年,改名波多黎各(富裕之港),首府圣胡安。1868年爆发起义,宣布成立共和国,被镇压。

 

1898年,西班牙和美国因古巴开战,战败后根据巴黎条约,将古巴、波多黎各等割让给美国,成为美国殖民地,波多黎各总督由美国总统指派。三十年代开始更有组织的武装起义,被镇压。1950年独立人士刺杀杜鲁门失败,10月底再次武装起义,但它扼守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墨西哥湾,是战略要道。美国利益之下,岂容独立,再次被镇压。1950年,美国国会允许波多黎各制定自己的宪法。1952年波多黎各颁布宪法,成立波多黎各共和国,并确认与美国建立自由联邦关系。70年代,独立组织为了独立甚至搞恐怖袭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支持独立的人越来越少。如今的争议是维持自由联邦关系还是成为美国第五十一个州的问题。1967年、1993年、1998年三次公投,由于没有美国国会授权,公投没有法律效力,但就投票结果看,每次都是维持现状占绝大多数,成为第五十一个州的得票率都没有超过半数,但在持续增长已接近半数。而美国国会的保守派也担心成为第五十一个州后其独立引发问题。

 

附:

1953年1月

【新华社二十八日讯】阴险自私的美国侵略者正在强迫波多黎各人给美国军队充当替死鬼。侵朝美军第三师的第六十五步兵团除了少数高级军官是美国人以外,其余全是波多黎各人。美军司令部一向把这个团放在最危险的位置上,强迫他们执行不能胜任的战斗任务。据国际新闻社报道,在一九五○年冬天美国的陆战第一师狼狈地从朝鲜东海岸兴南地区逃走时,美军司令部就命令这个团担任最后掩护的任务。在去年九月间,美军司令部命令这个团派两营人去和优势的朝中人民军队作战,结果遭受了沉重打击。

波多黎各人已经开始认识了美军司令部的这种毒辣的用心,他们不愿意继续给美国侵略者做替死鬼。去年十月间,美军司令部又命令这个团向铁原附近朝中方面的阵地进行绝望的反击,结果,在这个团的三个营中,有一百七十五名以上的波多黎各士兵“不是直接拒绝作战就是临阵脱逃”。

为了镇压波多黎各人的反抗,美军司令部对他们施行了严厉的惩罚,判处了九十二人六个月到十年的徒刑和苦役,其中有一名是军官。这种无理措施显然只能引起波多黎各士兵的更大不满。据美联社透露,一个波多黎各士兵写信给波多黎各圣约翰城的报纸表示抗议说,“如果从被控的士兵去年十月撤退的地方进行反击,那就等于自杀。”

美军司令部在将第六十五团“重新训练和整编”以后,又将它拉上前线,使它遭受更大的伤亡。据一月十四日的“纽约邮报”报道,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告诉了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一些有关朝鲜战争的“好消息”,有一条“好消息”是:“美军仅仅据守着百分之二十五的前线,而其中百分之九是由波多黎各军队防守住的。最近几星期以来,这些军队的伤亡较之任何其他美国军队的伤亡为大。”美国侵略者这种蓄意拿波多黎各人当牺牲品的阴谋,必将遭到波多黎各人越来越强烈的反抗。

教堂的苏格兰交响音乐会

 

 

漫漫冬季过去了,尽管春天刚露头,但明天一早就实行夏令时了。频繁地改时间,老美也记不住,只得借助口诀:Spring forward, Fall back。春天把表往前拨,秋天往后拨。这里借助了Fall的一词多义,只有fall back,不可能fall forward的。但这个口诀对我没用,因为我总觉得把表从9点拨成8点是往前拨,和别人的理解正好相反。我只能采用分析的方法,实行夏令时就是让你早点睡觉,明明现在9点了,骗你是10点了,该准备睡觉了。所以应该把9点拨成10点。

 

从对冰天雪地的欣喜到终于审美疲劳,久违的阳光让人精神振奋。High Street上的Convention Center有小朋友比较正式的舞蹈比赛,去取钱时顺道进去瞄了瞄,可惜现场不让拍照。第一次把整个Convention Center贯穿走一遍,横跨好几个街区。

 

晚上则参加了Covenant Presbyterian教堂的苏格兰交响音乐会,教堂很别致,学生的巡回演出很精彩。在国内音乐会票价太贵,从不敢去参加,这里有很多免费演出,还有基督徒免费接送。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交响音乐会,还坐到了第三排。现场感受到了交响乐丰富的表现力、层次感,体会到指挥对交响乐的重要性,还看到了各种奇怪的乐器。演出中间穿插舞蹈和对苏格兰服装的介绍,除了男女都穿裙子外,还有装食物的口袋,介绍到这里时,台上的乐手模特现场从口袋取出食物分吃起来。

 

看着交响乐指挥,感受到指挥的重要性,想到了建设一流大学。强调个人主义的地方,每个人都像一个钢琴师,演奏得不好得怪钢琴师本人不济,就像美国如果建不成一流大学的话得怪科学家水平不济。强调集体主义的地方,每个人都像乐队里的一个乐手,建不成一流大学的话,只要乐手没偷懒就怪不得乐手,得怪指挥。

 

所有奇怪的乐器中这个最奇怪,声音有点像清宫戏,人边向皮囊里吹气边用手指控制音调。由于皮囊里的气体有一定压力,即使乐手在换气,乐器的声音依旧连续流畅丝毫不断。

 

P1030056

 

 

P1030020P1030024

P1030018

 

P1030029

 

P1030034

 

P1030036

 

P1030048

P1030053

 

P1030058

临时驾照到手

从下了车去排队到拿着新到手的临时驾照重新上车,只需要一个小时。

第一个窗口排队,先领号、检查证件、查视力。查视力比交规考试难,不像国内只要说上下左右就行,这里看的是数字。戴着眼镜套在一个仪器上,很注重卫生,额头接触处垫着小纸条,每检查一个人换一张。其实数字很容易看清,几行三列的格子,每个格子一串数字。难在还要听指令:“line from left”,“line from right”。我晕了,这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往左往右找数字?陪我来的热心的基督徒帮我复述了一下,原来是第四行的左边的数字。我读数字一向要在脑子里转几圈,一串数字刚读完,还没来得及缓一下,又来了一条指令:“line from …”。又晕了,又需要转述,弄了几遍,突然明白,原来是line 4 left,就是第四行左边一列的数字。如果中间来个line 1, line 2, line 3都不会听错掉,偏偏一连考了几个全部是line 4。弄明白要我做什么了,后面连续的指令就容易了。终于通过视力检查。背交规时,看到如果视力不行,可以换个眼镜,但这样只有用度数合格的眼镜才允许驾车。但我不是度数问题呀。

坐等叫号,交表,安排我到9号机位。

为了不让陪我来的老人等太久,我选了中文考试。中文果然爽,不像英文得一个字一个字地看。虽然是繁体字,好在我们以前读书时尽管不教繁体字,但要求能读懂繁体字,再加上读过几本繁体的书,看繁体已经不用一个字一个字读了,眼睛一瞟,就知道大概意思了。而且这个考试每答完一题都显示正确答案,不确定的可以先跳过去,累计到答对30题,就自动通过了。题目非常容易。

继续填表,等待,检验表格,发现头发、眼睛的颜色我填的是black,但打印的表格上记录的是brown。我说:我的头发是brown?不是black? 对方非常确信地说,是brown,眼睛也是brown。我晕了,我们一直说自己是黑头发黑眼睛啊,而且我的头发是属于比一般人偏黑的类型的呀。眼睛么,仔细一下,虽然瞳孔里面是黑色,外面一圈倒确实是brown。难道老美不用black形容头发眼睛?算了,不就一个颜色么。继续下面的流程,拍照,再等待一会,临时驾照就出来了,上面也标了两个brown。

出来问陪我来的基督徒:我的头发、眼睛到底是brown还是black? 回答是:当然是Black呀,于是帮我进去再问一遍。里面的人说不要紧,如果对这个比较在乎的话以后正式驾照可以再改回来。

没想到临时驾照这么简单,立马到手,可以当护照+DS2019表用了。而且只要边上坐个有驾照的人就可以开车了。在国内学车时很惊讶于还没怎么学会就被教练带到马路上练车了,知道底细以后走在马路上就老是担心身边川流不息的车子里是不是也是还不会开车的驾驶员在开。如今发现老外更夸张,交规一背好就可以开车了,要知道即使身边坐着有驾照的人,他没有教练的经验,车子也没有教练刹,真是危险。不过也许开车本来就不危险,危险都是人为造成的。新手反而不会出车祸,大车祸大都是对自己太自信的驾驶员造成的。

看交规时发现不少有意思的规则。

印象最深的是骑车人非常灵活。骑到人行道上具有行人的全部权利和义务,也可以骑到汽车道上,则具有机动车的所有权利和义务。还可以骑在路肩上。路口左转时,既可以像行人一样走个直角,也可以堵在道路中间贴黄线的快车道,堵在大转弯的汽车前面来个斜角穿越。以前看到这种场景还以为学生骑车乱过马路,现在发现原来还是有这个规矩的。

杂感乱弹

春节前后不断听到类似的不幸,很让人感慨:一个网友的奶奶过世了,一个同事的姥姥过世了,学院的一个司机病逝了,同济李老师的老婆病重,每天在博客发布病情报告,真情感人(http://blog.sina.com.cn/u/1280609492)

复旦的于娟老师在与晚期癌症作斗争,每天诙谐乐观地在博客发布抗癌经历、病房笑话和人生感悟(http://blog.sina.com.cn/yujuanfudan)。

圣经《传道书》一开头说:Everything is meaningless.,并举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的例子。最终归根到底就是敬畏神、遵守神的诫命。其实神的诫命还有一条,享受人所创造的一切。从这点上说,于娟的感悟和这个是相通的: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曾经都以为幸福一定要飞到云端才能得到,一剑在手快意恩仇的殊不知泥土里才是真正踏实坦然温暖的幸福”。

生命最重要,重大变故中,宗教会给人寄托。于娟看了佛教的无畏施,“但凡困境的人,看到我的处境便会从内心深处泌出一种小巫见大巫的甜”,于是想给朋友的爱人无畏施。结果发现朋友的爱人比自己还惨,于是“无畏施反被无畏施”。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在看这些感人的博客,其实也是寻求一种无畏施。

不过基督教对其他教都比较感冒,有一个华人信基督教,但老外丈夫之后却信仰藏传佛教,真是错位,后来离婚了。基督教说,其他的宗教都是人被神化了,都是人对上帝所创造的世界的感悟。佛祖释迦牟尼诞生于公元前565年,圆寂于公元前486年,活了80岁。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大约生于570,卒于632。只有上帝是在世界存在之前就存在,耶稣虽然是后生出来的,也死了,但又复活了:)

相对而言,除了中世纪的黑暗,在现代的各种宗教中,基督教还是比较好的。佛教要人削发出家,不是正常人的生活。伊斯兰教离我们比较远,而且那个被追杀的拉什迪给我们印象太深。有对伊朗夫妇,生来就得信奉伊斯兰教,到了美国转信基督教了。虽然入美国籍很多年了,但回去不敢暴露信仰的变化,不然会有杀身之祸。

抱怨不能过三八节

父母不是李刚,没什么抱怨的。

父母不是少数民族,自己高考加不了分,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我很为大汉自豪。

父母把自己生到了高考大省,如果生到北京上海,则现在的第一学历绝对是985高校了。不过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我爱运河之都,韩信故里,也爱六朝古都。

父母没把自己生在美国,亏大了,否则不用参加高考直接留学北大清华了。错,那时怎么会看中北大清华?直接往哈佛、耶鲁、麻省理工、斯坦福、普林斯顿和伯克利去了。不过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我爱我的祖国。

父母没把自己生成XX,生成XY了。虽然我很自豪我是男的,但有时还是会有些抱怨:

0. 女的55就能退休享福了,男的本来就命短,还要到60岁才能退休。而且很多人还不情愿退休。

1.  今年开始,XX四十岁还是青年,可以申请青年基金。XY过了三十五岁就老了,不让申请了。

2.  比别人少了一个节,少了一个假期。

3. XX有问题可以找妇联,XY有了问题没有男联。

4. XX发表论文妇联可以报销发表费,XY只能自己找出路。

5. 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纸。

6. 初中时候一直羡慕XX找不到工作可以“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而XY找不到工作只能讨饭去了。

7. 再很小的时候,城里的亲戚寄来衣服,我看中了一件前襟有褶子的衣服,但父母说是女式的。念念不忘至今。

8. 其他省份过三八节就算了,上海其实应该反过来过节。

论文录用,喜忧参半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都是相似的:收到了论文录用通知。坏消息则各有各的不同。

在各个老教授的简历上都只有十几、二十几篇论文的年代,核心期刊是属于让人仰止的,所以我只敢投技术文章。

第一次投核心期刊是刚工作不久,舍不得邮费,好不容易找到接受Email投稿的核心期刊。投完后收到录用通知,引用最新规定要收版面费,于是很郁闷。

但年轻时有冲劲,给编辑部写了封信,大意是说自己纯粹是凭着兴趣在做研究,没有项目也没有经费,如果论文真的像你说的那么好,那么为了鼓励青年教师,应该对特殊情况不收版面费。信发完如石沉大海,以为没戏,但后来论文却突然刊登出来了。当然,知道自己不会一直有这么好的运气可以免版面费,所以以后再也不敢投核心期刊,只投普通的技术文章。

读博士时发表论文有导师出钱,再加上毕业的硬指标要求,于是强迫自己转变价值观,又开始写学术论文了。那时对国外的门道还不熟悉,从核心期刊开始练笔,逐步对写核心期刊论文从容自如了。但核心期刊再多也只是绿叶,学校只认可那三四种国内权威期刊。感觉像千军万马挤独木桥。饱受权威期刊退稿的煎熬,为能否毕业揪心。

写论文似乎也是看运气的,看了很多RFC文档做了很多无用功后,突然找到两篇有意思的论文,然后有了比他们更好的想法,做出了更好的实验结果。然后一边写论文一边分析数据,发觉自己能提出一些理论来很好地阐述这些数据结果。结果越写越兴奋,感觉非常圆满。投到权威期刊后,很快有了评审结果。其中一个评审意见说这篇论文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在经历之前多次权威期刊退稿的打击后,能看到如此正面的评论还是大快人心的。自我感觉这篇论文算是自己的一个高度了。

不幸的是,论文没派上任何用处。决定博士能否毕业时录用通知还没到手,是靠了另外几篇档次低点的权威期刊论文毕了业。评职称时,这篇论文还算数时工作年限还没到。等工作年限到了,环境变了,国内权威期刊不算数了,得数EI、SCI了。

那时还不知道国外很多EI、SCI检索论文其实很好发表,不光比国内权威期刊论文容易,甚至比有些核心期刊还容易。更有一些EI检索的国际会议,只要写得像个论文都会录用,呜呼哀哉。

博士毕业了,没人出版面费了,更发觉其实按照学术规范,论文不是越多越好,没有太大意义的论文叫“垃圾论文”,于是写学术论文的热情就备受打击,一般的Idea不敢再写论文,只等自己有了像相对论那般突破性的思想再去写学术论文。

又做错了,在高校工作而不写论文是极度危险的事情。而且多年以后才悟到:没有机会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再不写论文的话,人就失去了在科研上不断进取的动力和感觉。从这点上说,哪怕写档次低一些的所谓垃圾论文,总比什么也不写好。封笔几年后,压力越来越大,而且终于找到一个可以参与的科研项目了,终于开始适当灌了点水,不过心里很清楚,自己的最高点还是读博士期间。

国人终于把EI、SCI指标弄烂了,EI,SCI成了浮云,于是开始划分Rank了。软件工程方向划定的国际会议还算多的,四个Rank 1, 六个Rank 2,还有Rank 3和更多不计其数的没有Rank的会议。很悲剧地发现自己灌水的论文都属于最后一类,白写了。

出国了,又有了导师了,写论文有导师出钱了,不用考虑经费问题,于是写论文的热情又开始高涨了。

离开国内的琐事,几个月泡图书馆看蓝天白云,Idea频出。先写了一个副产品,被拒。本来导师希望我投一个录用率百分之十几的ACM会议,把握很大方向也很吻合,但可惜这个会议不在学校的Rank里。思量之下,吸取读博士的教训,不成功,则成仁,不成精品,宁可把论文扔掉,绝不低就。

主打产品半年前写就初稿,金光闪闪。想投一个Rank 1的会议,但副导师想继续磨合加入新想法,投Rank 1的期刊。各退一步,先从里面抽一个闪光点投出去。写得很匆忙,人家匿名评审也是火眼金星:你的论文像是一个大项目中的一小部分,我们可是这个领域顶级的国际会议,拒掉。

继续磨和,算起来从当初构思到如今的磨合,一年就磨这一剑了,但眼见着当初初稿中这么多闪光的思想不断有别人也想到并发表Rank 1的论文了,大家的智商都差不多,何况我本来起步就晚了呢。我的初稿逐渐星光黯淡,最后全都黯然无光了,正应了李连杰主演的方世玉中经典台词:“原来,收藏武功是会贬值的。”

Rank 1还遥远,就Rank 2吧。我看中了一个Rank 2的国际会议,但副导师忙着让我写另外一个不入Rank但可以配合实验室拉项目的论文。眼见着Rank 2会议的投稿截止日期过去了,还是抽不出身来准备这个国际会议。

按照惯例,老外虽然比国人守时,但投稿截止日期往往例外,说好的日期总会一延再延。看了一下它的网站,果然延期了。天助我也!心中又蠢蠢欲动想投稿,副导师反对匆忙投稿,但过村没店啊,适合这个我的论文方向的Rank 2会议只有2个,还不是每年都开,这次错过了不知又要等到猴年马月了。

于是只有问上帝了,找了女儿的布袋兔,祷告一下上帝后扔出去,脸朝上落地——是上帝让我投出去的。于是通宵改稿,按照半年前想到的另外一个创新角度来写。又像读博士时的那篇的感觉,越写越兴奋,下笔如有神。只是这次太匆忙,只叹没提前一个礼拜就全力准备这篇论文。

本来不抱任何希望的,因为太匆忙了,只是想给自己一个交代让自己心安,所以心态一直很好。但到了评审截止日期,突然收到评审结果也要延期的消息,于是一下子把自己的心思集中过去了,每天忐忑起来,不管有没有用,不断祷告。尽管我没有受洗,牧师也代我祷告。

天天收邮件但没有消息,前两天正忙着编程,突然收到了通知。以前刚投稿时看通知一句句读英文总会让自己心情一波三折,如今知道如何看重点的几个词了。开头一句:Thank you very much … 。经历多了,知道不管退稿还是录用,一开始都会谢谢我,心中波澜不惊。关键是下面一句,We are happy… 不错,不是regret,基本上有戏了,希望提升上去。开始搜寻accepted最终确认,终于找到了,正准备高兴一下,突然瞟到一句:as a SHORT paper。呜呼,又落下去了,这篇论文又白写了。如果是去年的话这篇论文估计还能算数,按照今年要求又不行了。只怪自己当初祷告时没再加一句:不要SHORT paper。上帝是既答应了我的祷告,又继续在试炼我。

看审稿意见,三个评审人还是火眼金星的,对论文的不足看得很清楚,但对论文的创新性和进一步研究价值都是认可的,并觉得很有趣,所以审稿人还是希望在会议上看到这篇论文。看来如果当初好好准备一下,论文会有更好的结果。

想起半年前论文主体写好出去旅游时,在一个华人餐馆吃晚饭,每天的饭后点心都有一个随机的纸条,当时感觉其他人的纸条上的话都是不知所云,只有我的纸条针对性特别强,连续三天层层递进,感觉像上帝在持续给我启示,于是事后用手机放在一起拍了下来:

clip_image001

现在回头看还是蛮有道理的。不管它是不是上帝的启示,从最终结果看,如果当初我的宗教感非常强的话,就把它当作上帝的话、不顾干扰照着做下去的话,上帝的话就会果真验证了。圣经里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约翰福音》20:29)。倒有一语成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