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宗教

圣诞演出

周五晚上,Fellowship of Grace Brethren教堂,”The Living Christmas Tree” 音乐剧。10到15美元一张票,但IFI从Grace Brethren Polaris得到大量免费的票,遂由志愿者带领大家去观看。

两旁十几层的圣诞树坐满了演唱者,舞台上下骆驼、马、羊等动物参与,恢弘的宗教音乐和古装、现代装的表演,免费点心饮料,出门时每人发最新的中英文版圣经。

没带相机,从其网站上贴两张宣传照片:

image

 

image

感恩节,黑色星期五

上周六晚上Tracy家聚餐。

周一晚上哥伦布动物园看灯,不像国内城隍庙元宵节观灯那么多姿多彩,这里全部都是勾勒轮廓的彩灯,显得简单了些。但整个动物园的树上到处都装饰上了,还有各种动物造型,倒也很壮观。尤其湖的周围,色彩缤纷。此外有些树上把这种简单的彩灯集成一束一束悬挂起来,很有创意。更让人惊喜的是,整点时分,湖边突然音乐响起,湖周围的彩灯和着音乐的节奏突然全部动了起来,青蛙在跳跃,树在摇摆,随着音乐时快时慢,引得很多人跟着音乐的节奏跳起舞来,原来这些彩灯全部由电脑控制。虽然简单,但效果却让人耳目一新。

周四中午学校在Ohio Union举行感恩节午餐,无论谁都可以携带家人朋友免费领票。舞厅中安排了可容纳1500人的座位,我们赶12点的一场,大概有一千多人。两点一刻还有另外一场。自助餐,大约50多名自愿者给大家夹菜。由于人实在太多,分成了ABCD四个区,有主持人调度哪个区第几桌到第几桌开始去夹菜。开始之前还有热身,主持人分别叫ABCD四个区,四个区的志愿者分别和着主持人叫着并做经典的OHIO造型。接着我们四个区的吃客也和着并做造型。

吃的中间校长到每桌致意,大家纷纷和他合影。

昨天周四晚上去一户伊朗人家聚餐,有两个人20年前来自台湾,对大陆的很多概念竟然还停留在毛泽东的时代。

今天是黑色星期五,以前只知道黑色星期五病毒,没想到它原来是一个节日,是美国人购物最疯狂的一天,各大超市都在促销,比圣诞购物还要疯狂。我在家留守看着女儿,而原本早睡晚起的家人也破天荒跟着邻居一帮人夜里3点半就出发去商场血拼去了。

网上摘抄:

“黑色星期五”这种说法在上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费城,用来描述感恩节过后的周五,购物者涌入城市的商业中心,导致交通拥堵,给交警和出行司机都带来不小的麻烦。不过,这样的好日子对商家们说是绝对不会放过的。(http://news.sina.com.cn/w/2010-11-26/152421539389.shtml)

黑色星期五源于西方的宗教信仰与迷信:耶稣基督死在星期五,而13是不吉利的数字。两者的结合令人相信当天会发生不幸的事情。星期五和数字13都代表着坏运气,两个不幸的个体最后结合成超级不幸的一天。所以,不管哪个月的十三日又恰逢星期五就叫“黑色星期五”。(http://baike.baidu.com/view/1951.htm)

黑色星期五就是一种文件型病毒,它是个早在1987年秋天就被发现的老牌PC机病毒,流传最广,变种很多,别名也多。除了它的多个变种之外,基于其发展出来的其他病毒也最多。(http://baike.baidu.com/view/1951.htm)

ALIM3359

ALIM3496 ALIM3501 ALIM3502

从《河殇》到牧师

 

周日看了远志明的布道系列片,之前听介绍才知道他是《河殇》的撰稿人之一。

高中时看的《河殇》,那时还没有计算机网络,对外面的世界也没有太多的了解。《河殇》一改传统的电视节目形式,以我们从未见过的电视政论片的形式颠覆了我们长久以来被灌输的各种思想。节目本身的独树一帜加上高层领导的倡导,风靡一时。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之后看到了各种对节目的抨击。尽管节目本身也确实存在一些硬伤,但在内心深处,《河殇》的确是一个里程碑。

一直没留意《河殇》的撰稿人和编导,如今借着远志明关注了几个:编导夏骏,那时才26岁。后来做过CCTV《新闻调查》制片,最近做过上海世博会顾问。五个撰稿人中,苏晓康、远志明、谢选骏和张刚到了美国,现在仍经常听到的王鲁湘在凤凰卫视。来美国的不少信了基督,远志明更是成了正式的牧师,并成立神州传播协会,专门从事布道。

听他的演讲,条理思路非常清楚,非常幽默,信息量大,有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思想,和国人的生活贴得非常紧密。是至今听到的最好的演讲。尽管对他有很多批评,但毫无疑问其对知识阶层的宣传效果很有力量。

查远志明的信息时,发现之前看过的一个光盘纪录片《十字架—耶稣在中国》也是他的作品。这个七八年前的纪录片虽然没有他的演讲那么有力量,但当时看这个纪录片时惊讶地发现原来吕丽萍也是基督徒,并在纪录片中接受采访,她原来可是共产党员。一开始还不大相信,后来看了她的博客,果然是不折不扣的基督徒。最近碰巧看到她得了金马奖,获奖感言也是感谢上帝。

给女儿下载孙进修讲故事时发现孙敬修从小就受洗了,不过在小女儿病死等接连打击下放弃了信仰。

这里的人一直说中国有一亿基督徒,和我们的直观感受相差太大。查了一下,说法不一,据说中国基督教会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是2千万,美国普度大学根据中国零点研究咨询公司2007年的统计经研究估计最多3300万,信仰基督新教的有3千万,信仰天主教的有3百万,1千3百万受洗。“还有4000万人虽不认同基督教的人却相信耶稣的存在,并且参加过基督教的宗教活动”。《南方周末》2009年披露部分美国人的估计——约7000万,《纽约时报》引述香港媒体则称超过1.25亿。

感恩节遐想

感恩节是国定假日,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休假两天,和国内的春节一样,不管多忙,这时都要和家人团聚。

感恩节原意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早期的印第安人一年举行六次感恩节庆祝,但目前庆祝的感恩节源自印第安人与新移民一起欢庆丰收。当初首批不忍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乘五月花号船于1620年冬天来到美洲,饥寒交迫中只有50多人活下来。是印第安人教他们生存之道,并在印第安人的土地上建造自己的村庄。第二年新移民得到丰收,与印第安人欢宴三天。

兄弟情谊持续了近50年,新移民反客为主,最后新移民灭了印第安人,老酋长的儿子菲力浦王以及他的部落被残忍消灭,让人不甚唏嘘。“拼必死之命,殉必亡之国。”华夏文摘二○○八年五月十六日歪脖子树的文章中有一首诗:
   恩人已当仇人灭,
  后世枉说感恩节。
  不祭酋长一碗酒,
  火鸡烤透也泣血。

今天的感恩节已经褪去了血腥的历史,一派祥和气氛。

吃火鸡是主要的传统,我们也分到了一只完整的火鸡烤了吃。尽管感恩节尚未真正开始,各种聚餐已经应接不暇。昨天晚上在Tracy家中聚餐,来自各个地方的人差不多有30多人。今天中午又在隔壁的教堂聚餐,房东所在的教会和一个韩国教会在一起举办感恩节聚餐。25号则是学校组织的大聚餐。

Tracy家有五个小孩,家里还搭了一个迷你剧场,晚餐后五个小孩躲在幕后给客人表演了手偶,相互配合演了完整的一个故事。五个小孩中有一个是从中国的孤儿院领养的,看着她和家里其他几个小孩一起开心地疯玩,很让人感慨。在中国,即使有父母养着的小孩都被天朝当作负担,希望生得越少越好,不要说她这种养在孤儿院的小孩了。而且她从读书开始就将面临着残忍的学习竞争、高考和找工作。而在Tracy看到这个小女孩的那一刻,她仍旧是她,但上帝之手却让她未来的命运天翻地覆。虽然有五个小孩,她仍旧是家里的宝和社会的宝,美国国籍使得她哪怕一贫如洗也会衣食、上学、医疗无忧。家里更是堆积如山的玩具,亲密无间的兄弟,地地道道的英语口语,都是在国内万般努力而不可得的。而且等她读书时将是轻松无比的学业,上大学的门槛也低得让人惊讶,拿到的文凭还比国内吃香。回想她在孤儿院的情形,不得不残忍地想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她长大以后肯定是感恩美国人民了,只是对于她的亲身父母和出生地,她为离开而感恩还是遗憾呢?

聚餐中还碰到一个中国面孔,聊起来他主动说他出生在美国,但妈妈是中国人。问起在哪个城市,他说在台湾台中。心中咯噔一下,本来以为是大陆的哪个城市。然后心中对自己为什么会心中咯噔一下感慨了一番:到了国外,虽然年老的台湾人都很认同中国的,但同龄的或更年轻的,问起来是不是来自中国时,大都会说“No”,然后说来自台湾。好一点的最多把“No”去掉,只说台湾。总之即使认同中国的人在潜意识中还是把中国和台湾当作并列的词汇。如今碰到一个潜意识中先说中国再提台湾的,反而不习惯起来。

上帝给我们的礼物

马上到感恩节了,刚来美国时受到很多素不相识的基督徒的帮助,有人夜里开车到机场接并让我们暂住几天过渡,有人开车帮我们一起看房、签合同,有人定期开车带我们去买菜,而家里的各种家具和小孩的玩具也都来自基督徒的捐赠。心想真得好好感谢人家,感谢人家给了这么多东西,帮了我们这么多。然后一个词从头脑中冒出来:Thanksgiving,感恩。以前学这个单词时就在想“感谢+给予”当然就是感恩啦。我们现在正是感恩状态。不过基督徒经常说:不用谢我,感谢上帝就行啦。想想也是,从他们来讲,帮助需要的人是上帝赋予他们的使命。从我们来讲,要不是上帝,我们也得不到这么多照顾啊。再想到感恩节,以前只单纯地学习Thanksgiving这个词,没把感恩、感谢给予和上帝联系起来,现在看来这中间的关系真是微妙。

有一天看到有篇文章提到:过去不可改变、未来不可知、“现在”就是上帝给我们的“礼物”,一些网友也用这个作为签名。初看到时心中咯噔一下:原来英语里Present一词既有“现在”又有“礼物”的意思, 以前分开学时竟然没注意到这两个读音不同的词其实在英语中是同一个词。这么奇妙的巧合,真像上帝安排好的一样。

在教会,一个老人对我讲起了繁体字的“爺”字。这个词上面是“父”字,下面是“耶稣”的“耶”字。我电脑里面一查,果然如此,而且两个字所组成“爺”字也有父的意思。《花木兰》“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一句中“爺”就是“父”,“爷”字的在汉英字典里翻译出来也是Father。这样一来在某种意义上有点像基督教中“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感觉了,天父、耶稣、Father,真是巧合得很,不知是上帝之手造了这个“爺”字还是当初翻译的人有意选择了“耶”字。

人生取决于所看过的书、所遇见的人和事

聊天软件中很多好友都挑选自己最中意的警句作为签名并时常更新,不经意间成了一道变化的风景。回想一下刚读到时最打动我的时哪句?头脑中映出了两句:

1. 观念决定信念,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

句句有力,都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印证。只是太长了些,记不住。

2. 你的人生取决于你看过的书和你所遇见的人

这一句倒是简短,而且也是一下子让人想到很多引起共鸣的事情。回想过去,所有的快乐、所有的成功其实都是因为在适当的时候碰到了适当的人或看了适当的书;而所有的不快和郁闷也都是没有碰到适当的人或没有从书中得到适当的教诲。

网上查了一下,是安东尼.罗宾的语录。

我将其改编了一下:人生取决于所看过的书、所遇见的人和事,当作自己的签名。这里的书其实是广义上的,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都影响着我们的人生。按照高中的所学的哲学,一个是间接经验,一个是直接经验。这组成了我们的现在,也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观念决定信念,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但观念、眼界、思路、细节、性格、态度不是从天而降的,其实都是由我们所看过的书、所遇见的人和事逐步影响发展而来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人生就应该多看对自己有益的书、多接触各种人、经历各种事。世上没有天才,大家都差不多,造成大家最终产生差异的归根结底就是所看到的、所经历过的各不相同而已。

用这两句警句的好友,一个是小C,一个是小Y。放在一起突然发现两个人的名字竟然像是一家人一样,都是很主旋律的名字,而且末字相同,中间一个字组成“荣耀”一词。

本以为这已经是终极的道理了,一日,一个学生看到我的签名突然问我: 那什么决定人生会看过什么书、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呢? 这倒没想过,我只得说那得靠际遇和把握际遇啦。这个答案我也不满意,际遇又是靠什么决定的呢?又如何把握呢?

一日猛然想到上帝,一个人投胎在哪里决定了他自己做主之前所碰到的人和事,而这些决定了他之后的观念、眼界、性格和态度,进而决定了他以后有自主意识时对际遇的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说,上帝掌管一切是对的。

按照高中所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性原因,外因为次。观念、眼界、性格和态度其实都是内因,它决定了对同样的外部环境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从而决定了我们的未来。而从上帝的角度看,内因其实是上帝赋予的,上帝让我们投胎时就已经命中注定我们的内因了。

难道人自身的努力就没有用了? 其实不然,人自身能够上进、积极进取,其实也是取决于自己所看到的、所经历过的,也是上帝赋予的财富。

又想起好友名字中“荣耀”一词,两个不相干的网友,这么奇妙地组成了“荣耀”一词。这个词其实在教会每次都听到,一切荣耀都归于主,上帝用我们、让我们做事也都是为了荣耀主的名啊。

万圣节-继续讨糖

上周五,Grange Insurance Audubon Center举办第二届万圣节庆祝活动,记忆中除了COSI外第一次参加收费项目,但只要一美元,产出远大于投入。地方很大,有各种做手工,礼物、饼干随便拿,各种糖果、冰淇淋、爆米花、饼干随便吃,还可以自己烤糖。

看到了真正燃烧木材的壁炉。

P1050368

门口是Scioto Audubon Metro Park,里面有免费的攀岩,可惜要自己带器材。

P1050420

 

周六,学校国际事务办公室举办万圣节庆祝。人气很旺,除了各种游戏和手工,还可以用他们的衣服拍照。

 P1050475 P1050478 P1050536

 

 P1050554

 

周日,去GrandView讨糖。这里每家都坐在门口发糖,而且大部分是巧克力。连警察都开着警车在马路上开一段发一段糖。以一分多钟一家的速度讨了一个半小时,直到小孩撑不住为止满载而归。天黑了,有些家门口

P1050600 P1050604 P1050608

P1050628

P1050660

P1050691 P1050710 P1050729 P1050733 P1050736

万圣节(Halloween)讨糖

万圣节是10月30日,但家家户户在10月初就有很多鬼怪的装饰放在门口了。万圣节的一个主要活动是Trick or Treat,就是讨糖,但不同区域的讨糖时间不一样,我们所住的区域是今晚6:00-8:00讨糖。

晚上出去,马路上到处是鬼在游荡。小孩大多穿着千奇百怪的盛装,戴着各种鬼怪的面具。大人带着小孩拿着口袋挨家挨户敲门,主人开门后小孩就叫:Trick or Treat,意思是不给糖就捣乱,于是主人就乖乖地发糖。

不过我们出门发现尽管个别家里要敲门,但大部分的家庭都直接坐在家门口等小孩来上门,门口放着各种南瓜灯和鬼怪。大家见面只要说声“Happy Hallowenn”或“Trick or Treat”就行了。有钱人一次发一盒巧克力,没钱的就发几颗糖。好多家庭门口成群结队。路口还有人装鬼吓人。

超市的万圣节服装和面具:

P1050220

P1050295 

P1050290

P1050280

P1050263

P1050328

P1050327

 

P1050316 P1050331

上帝送钱

留学基金委的生活费标准七年未变,几年前就该涨了,却一直没涨成,如今已经比这里规定的最低生活费标准还低了。而我们要用这低于单人最低标准的生活费维持三口之家的生活。除去租房、保险,每个月其他所有开销必须控制在三百美元左右。祸不单行的是,9月底突然得知原先买的保险这里不承认,必须重新买保险,每个月又多出近200美元的开销。尤其不爽的是原先买的最便宜的保险按照当时和保险公司签的协议是不能退的,100多美元供三个人在美国生活一个月? 我想起了教堂里看的布永康的布道影片:他将所有钱都捐出去后,连坐公交车的钱都不留,凭着信心请上帝送钱给他,结果在车站果然有人送钱给他了。于是我对家人说:别急,上帝会送钱来的。

按照基督教的理论,钱不是属于我们的,是属于上帝的,我们只是上帝的管家,代上帝管钱而已。有钱就用掉、散掉、帮上帝做事,上帝想给我们钱时会再给我们的。按照我们的俗语,叫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按照现在的词汇,叫拉动内需。

果然,9月底工资卡上不知什么缘由加人民币了,末尾精确到几分,现金终于充裕了。

果然,国庆期间又传来好消息,去年就铁定说要涨的生活费终于涨了,一次到位涨了50%。而且阳光照到了我们先来的人身上,从9月份开始补,9月到11月补了近三个月的生活费,美金也终于充裕了。虽然遗憾前半年的生活费不补了,蛮好晚几个月出来,但比起8月份刚刚回国的同学,已经十分幸运了。

感谢上帝之外,其实得好好感谢留学基金委的同志,是他们几年来不断向国家申请涨生活费,终于获批。还得感谢包括我自己在内的纳税人,上帝是假借这些人的手送钱来的。

中秋月,黄山,意识流

中秋多云,在家门口于云的间隙拍了哥伦布的中秋月。

P1030466

中秋假,哥哥嫂子和梁山伯都在黄山莲花峰,世界很奇妙,我的这个熟人和我的那个熟人从同一个城市出发到相同的山头看同样的风景,但却说不定相逢对面不相识呢。

黄山的天都峰关了,我得再等五年才能圆天都峰的梦了。十多年前和同事游黄山,傍晚下山了才发觉天都峰是必游的,但已经没时间爬了。总以为游黄山是举手之便,谁知道一拖就是十几年了。

还好出国前在兰州和同学漂了一段黄河,黄山黄河算都经历过了。不过读高中进城后倒是经常经过废黄河。

剩下长江长城,长城尽管没走到荒无人烟处,但也算带着父母登过了。长江则是读大学时经常经过的。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想到《我的中国心》,就到了国庆。国庆期间嫦娥二号也奔月了,算是和中秋呼应了。

虽然国外不放假,但心里还是觉得也在放长假。长假的夜晚,翻翻去年的照片,似乎人生如梦,感觉人生就是一个条件反射的机器,于是又困惑人生的意义了,于是想起了上帝,上帝说,人生的意义是服务于上帝。

手机上看完了卫斯理的科幻《传说》,看到最后忽然觉得虚幻起来,他小说的最后结局和我平时一直在想的问题本质上是一样的:如果科技发达了,每个人的所有神经输入、输出都可以由计算机控制,而计算机又发达到可以模拟所有的知觉,则这个人最终是无法判断他所经历的一切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想起读大学时在《科幻世界》上看到的一个小说:一个人玩虚拟现实游戏,结果罪犯通过控制游戏让玩家在现实世界中进行抢劫。真是真真假假半真半假,或许正在电脑也是一种幻觉呢,只是神经信号发送到大脑让我感觉上手里、眼中有个电脑。

或许,人的一切感觉都是上帝在控制,人其实就是一个大脑,他控制了每个人神经的输入输出,让我们感觉到万物,人其实是生活在上帝所控制的梦境中,所以上帝可以无所不能、完成一切人所不能。又或者反过来,上帝就是人所虚幻出来的,所以相信有就有了。真真假假半真半假。

看海归教授的博客

这几天看了几个不同海归教授的博客。

第一个是肖传国的。对其关注好多年了,最初对他被抓住不放还有些同情心:包装简历对现在找工作的人来说是必修之课;把国外的助理教授称做副教授尽管夸大不实,但也算是潜规则了;国内国外脚踏两只船的更是放眼皆是。及至到了“肖氏反射弧”真伪之辩,终于开始让人惊讶了,抛开专业细节不谈,他的理亏之处非常明显了,却仍能在其导师、身为院士的裘帮主力挺下对院士志在必得,所幸中科院最后终于没让大家大跌眼镜,让人看到中国的学术还是有些希望的。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明显理亏的肖传国竟然到法院起诉去了,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在自己家门口竟然把官司打赢了,留下了可以成为教案的经典判例,不得不让人对他的公关能力刮目相看。按理如此结果应该平衡他的心理了,没想到他又到北京去打同样的官司,结果官司打败了。

“肖氏反射弧”的手术如火如荼,但当我们习惯了如此惊天动地的三聚氰胺奶一直到今年还没全部灭绝,对任何伤天害理的事就都没有痛觉了;当我们习惯了周老虎、唐博士,对任何指鹿为马也就不觉得奇怪了。何况这个手术尽管数据和原理都大有问题,但还没把人治死。

但事情没想到最终以如此出人意料的形式结束。教授博导973首席科学家,头戴无数光环、手握上千万经费和雄厚的人脉,竟然变成了雇凶伤人者。打伤的第一个记者几个月没破案,仍不罢手,同样手段再去伤正在风头上的打假英雄。这一回,铁棒、钢管和羊角锤,性质大变再也翻不了身了。其实正如那个被打得深及头骨的记者所说,肖氏手术刀,猛于钢管与锤子。

逛肖传国的博客,想到斯人已经被拘,此地空余不再更新的博客,唯有下面的评论不断在更新,一种异样的感觉。想起去年隔壁小区夫妻吵架,男的杀了女的然后自杀,看女主人空留的博客和评论时,也是这样的感觉。

第二位是个老教授老海龟,去年底今年初听说他的博客的事情,但木知木觉没去了解到底是什么事情。如今一查,不觉让我心头发紧。不在于他所揭露的申请项目的黑幕,其实有了网络十多年的曝光,对任何领域任何黑幕都已经不觉得黑了。也不在于老教授是要为祖国奉献、一腔热血为中国的科研呐喊,还是屡受打击导致做傻事发牢骚断了自己的后路。让人心头发紧的是老教授所郁闷的事情。回国20年,在我们看来该有的都有了,名校首席和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市十大科技精英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各种科技进步奖、又身居高位,不管哪一项,在我们土鳖看来都是奋斗终身都无法得到的。然而就是这样的牛人,仍旧为申请项目而困顿,每年花三四个月时间精心准备写申请却屡战屡败,郁愤到六连败后于5年前给总理写信反映科研基金分配中问题,但总理看不到这封信的,“到他那个办公室就转到国务院的其他部门去了”,于是引来和部长的谈话。尽管老教授申请的是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与我们土鳖只要国家愿意留着我们做螺丝钉就心满意足了不在一个层面上,但如此让我们仰视的地位却仍旧和我们有着同样的烦恼,只能让人心头发紧:老教授这么好的条件都无能为力,我们作为土鳖,即使为祖国奋斗终身幸运地达到了老教授所拥有的这么多条件和资源中的一项,又有什么出路呢?五年后,老教授学术上接连遭到打击,重点实验室也被撤销,愤懑之下将5年前的谈话整理到博客上,连发数篇,就再没见博客更新了。

老教授很用心地回复各个博友的评论,难掩其内心的不平。看着看着,不禁心想,如果他信基督的话,至少不会这么愤懑了,于身心健康大有好处。感谢主,让我现在就想通了,不是到老了还纠缠于为祖国和人民奋斗终身而不得、“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心结放不开,做什么其实都是给上帝做事情,“常常喜乐,不住祷告,凡事谢恩”,这么想的话,哪怕失业了,主也会安排一个更好的工作的。做什么都是活着,享受上帝创造的万物最重要。

第三位海龟教授饶毅,名字如雷贯耳,属于大红人。故校也会不定期的群发他的文章,但一直没想起来到他的博客去看看。从老教授的博客中得知饶毅对他的博客文章有声援,于是找过去看了。谁知看了以后心头更紧了。海外工作22年,2007年回国,回国即出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身处京城脚下,近水楼台,“舆论将他的回国与上世纪50年代钱学森、郭永怀的回国相提并论,因为他们都是在海外成名后,壮年归国效力的科学家。”就是这样国家大力引进的红人,却在博客上说:“回国后,我申请过三次经费,两次半被拒绝”,最后成功的半次是用了我们小民无法借鉴的办法:“绕开同行专家,到跨专业的项目中,不立项而申请”。更让人看不到希望的是,涮掉饶毅项目的都是年轻人,不是年资高的刷年资低的,所以“问题也不会随人员老化而很快自然解决。”而海归也被同化了,“不是海归就比国内培养的更按国际标准”。尽管让我们更看不到希望,饶毅的博文出发点是很温馨的:“不是讲我经费问题,而是通过观察分析,看到年轻人更难”,至少,有人愿意为年轻人说话了,希望还是有的。饶毅说,“我非常不信二十年后中国科技经费还会用目前的分配机制,一定会有新的体制和机制出现,替代和改造不良体制、机制和方法。如果我们这一代不能完成,希望下一代、两代做成”。二十年以后,我已经快要退休了,所以还是谨记“常常喜乐,不住祷告,凡事谢恩”,保住饭碗,享受生活,寄希望于下一代吧。

与上帝立约

心怀上帝,在圣灵的指引下写了两篇论文,尽管问题多多,但圣灵还是指引我投了出去。上帝如果真是要显示神迹的话,应该事前可预测,这样我才能真的相信有神迹而不是心理因素或巧合。圣灵指引我与上帝事先立约如下:

1. 如果圣诞前2篇都被录用了,那是两个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因为客观地看这两篇论文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被录用。不过都录用的话最符合圣经的教义,因为一路走来圣灵的指示是如此的清晰,耶稣说:在人所不能的事,在神却能(路加福音18:27)。上帝也最喜欢在最不可能的地方显示他的神迹。都录用的话绝对是上帝明白无误地显示了他的大能和神迹,之前的经历就全部一环扣一环地通了,这时还犹豫什么呢,圣诞前后就去受洗吧,这等明确无误的神迹得多多宣扬,多多作见证分享。以后无需凭着神迹来坚定信心,单靠信心就可以信仰上帝、从此为上帝做工了。

2. 如果圣诞前1篇录用1篇被拒,那还是得感恩上帝,毕竟这是人所不能的事,还是能部分说明上帝的大能。如果是第二篇被拒,圣灵的解释还是能自圆其说的,那就维持现状吧。但如果第一篇被拒,之前圣灵的指引就实在难以解释了,只能说明我对圣灵的理解还大有问题、圣灵的一套理论并未能自圆其说,受洗之事就暂时搁置吧,等我真正想通了再说吧。

3. 如果两篇都被拒了,那实在是最符合常理了,但同时也证明了信仰纯粹只是一个心理作用。那就让上帝只存在于心里吧,永远做一个“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吧。

 

半是立约,半是祷告。圣经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又说: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马可 11:24))。以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按期回国还是不归?凭直觉应该按期回国,但网友之中给我留言的竟然全部是叫我不归。圣灵目前指引我的是折衷方案:延期归。做选择历来是我最痛苦的事情,感谢上帝,如今我丝毫不感到痛苦,一切交给上帝,听上帝安排吧,无论哪种结果其实都有很多优点。为了便于自己聆听上帝的指示,按圣灵指引,与上帝立约如下:

1. 如果我坐在家中不作任何主观努力但一个年薪10万美元的工作自动找上门来,尽管这绝无可能,但如果上帝非要赐给我的话我为什么要拒绝呢? 真有这种事情的话那是上帝是明明白白地让我不归,或者是让我在美国多做几年有了资本再回去更好地报效祖国。哪怕做几年拿自己积累的薪水自己和自己签一份项目合同,也算是带着百万人民币的大项目回国了呢。

2. 如果这里的导师拿到百万千万美元的项目主动让我参与进去,那说明上帝是让我延期一年半载做做这个项目再归国。毕竟此生空怀绝技但在国内很难有机会在稍大的项目中哪怕做个螺丝钉,回国能有机会傍上大佬做个十几万人民币的项目都阿弥陀佛了,在美国如果不作主观努力就能在百万千万美元的项目中做个螺丝钉上的垫圈的话,更应该赞美上帝、三呼阿门啊。为美国人民服务也是为人民服务啊。

3. 如果既没有10万美元的稳定工作自动找上门来,也没有百万千万美元的大项目自动找来让我做垫圈,那说明上帝还是希望我早点回国传福音去,那就按期回国,看上帝让我回去做什么吧。

教堂的巧合

上周一对基督徒邀请我们到他们家参加了每周一次的夫妻相处艺术的课程,男的是学校心理学教授,头发全白但非常绅士戴着礼帽开车来接我们,课程是女主人组织,大家坐在沙发上像是闲聊,但女主人主持操纵得很好,气氛不错。这是我们参加的宗教意味最弱的宗教聚会,尽管还是以上帝为出发点,但内容其实更像心理学的应用,讲的是夫妻相处的一些定律,还是很有启发性的。

同来的还有两对夫妻,一对来自伊朗,刚去过上海。另一对新婚不久,几个月前去参加免费野餐时他们第一次相识并和我们同车,以后就一直没联络过,没想到他们那时擦出火花并在这里意外碰到了。

 

周日上午我们一家带武汉大学一对母女参观我们家门口对面的教堂,这家教堂虽然和我们门对门,每天听着它悠扬的钟声,但我倒是第一次到二楼来看,发现里面金壁辉煌,而且服装整齐搞得非常正式。

 

周日晚上去一个华人小教堂,这次的主题是“每天都有神迹”,大家讨论自己碰到的神迹,很多基督徒其实并没有我本来没准备发言,但最后还是被要求讲几句,于是讲了几个月前的那个山楂的梦。这时对面一个女的认出了我,正是她当初在Rich教堂带着我祷告并引发了我那个不知算不算神迹的梦。如今没想到在这个小教堂又碰到了。其实8月初第一次来这个小教堂时就碰到她了,当时这里的一对夫妻因为找到新工作要去新的城市,临别给每个人祝福并涂了膏油。当时感觉这个涂膏油和Rich教堂神秘女子带我催眠一样的祷告是两个标志。感觉冥冥之中似乎是上帝让我来这个教堂,要通过他们的演讲来感化我。那时就惊讶地中途有个飘进来的女的很像以前带我祷告的那位,但老婆很有把握地说不是,于是就一直没上去打招呼,没料到最后通过这样的巧合又接上了。

 

家对门的教堂:

P1030167 P1030197

P1030307

客户路途中的教堂

上周四周五,项目暂告一段落。考虑到以后不会经常去客户处了,沿途走不同路线拍了些教堂的照片,主要是Broad Street和20th Street的教堂。

 

P1000039     P1000044  P1000046   P1000049  P1000051 P1000052 P1000053   P1000056 P1000057    P1000061 P1000062   P1000065  P1000067 P1000068 P1000069   

 

 

P1000075  P1000077 P1000078   P1000081 P1000082   P1000085    P1000089 P1000090 P1000092   P1000106    P1000110 P1000111  P1000113 P1000114 P1000115   P1000118

半年

不知不觉来美半年了,冬季看雪景,春季吃桑椹赏花,夏季游泳捉萤火虫和知了,如今已经秋凉,虽然未到看红叶的时节,但路边的很多苹果树已挂满了果实。由于松鼠要吃苹果,所以路边的树不打农药。这里的人有不屑于摘苹果吃,很多苹果掉在地上白白地烂掉了。摇苹果是儿童的乐趣,女儿和邻居的小孩隔一阵去摇一些苹果来吃,味道还挺不错。

这个夏季是有记忆以来最凉爽的一个夏季了,不用整夜开电风扇,就没真正热过几天。但对当地人来说,确实一个闷热难熬的夏季。听说我羡慕这里的天气,本地人都会感到惊讶。看来幸福是相对的。

半年时间够很多人转变观念信仰上帝了,但上帝还没向我确凿地显示它的大能和神迹,我想信服都说服不了自己呀。难道上帝在积聚能量显示更大的神迹? 揣摩上帝的意图还是非常困难的。

一起的同学这周已经开始陆续有人回国了,这一周竟同时有好几个同学回国,突然觉得时间过得好快,但我似乎还在梦中,不希望有梦醒的那一天。